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
郑州九中王师来原创资源投稿到中学语文资源站(http://www.ht88.com),未经本人和资源站允许谢绝转载。
*****************************************
欢迎大家监督原创资源的真实性,如发现造假及拼凑请向本站指出,我站将奖励举报者并曝光假原创资源提供者。
*****************************************

高中语文第五册(1—3单元)复习
【考点•要求】
第一单元学习哲学论文和随笔。阅读这类文章要善于质疑思辩。第二单元学习文艺学论文。学习的重点是融会贯通。第三单元学习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学习的重点是钻研阅读。
【重点•点击】
一、文学常识
1、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2、赵鑫珊(),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3、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辍学从军,入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3年加入中国驻印军。1944年在缅甸密支那抗击日寇时负伤,获陆海空军一等奖章。抗日战争胜利后,被送到美国陆军参谋大学学习。1954年赴美留学,1964年获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67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70年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68年至1980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教授。1974年加入美国籍。黄先生的著述,以《万历十五年》成就最大。出版二十余年来,至今畅销不衰,创下了历史著作的奇迹。黄先生的史学成就,不在于对史实的考订,也不在于他所倡导的“大历史观”有多大的效力,而在于他对中国史实、甚至是司空见惯的史实所做的深刻、新颖的剖析和解释。黄先生是当代中国学者中,罕见的具有见微知著、融会贯通的驾驭史料能力的“通史”之才。他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所做的独到思考,已经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许多中国学人。
4、吴组缃(1908~)现代作家。原名吴组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1921起先后入安徽宣城省立八中,芜湖五中、上海新民中学、上海持志大学读书。1929年入清华大学经济系,次年转入中文系学习。1932年加入“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反帝同盟”。1935年起任冯玉祥国文教师、秘书。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1947年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著有长篇小说《鸭嘴涝》、短篇集《西柳集》、《饭余集》及文论《箓竹山房》、《中国小说研究论集》。
5、宗白华(1897—1986),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原名宗之櫆,字伯华。江苏常熟虞山镇人。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1920年赴德国留学。1925年归国,任教于东南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所有大学的哲学系都合并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了全国高校唯一的哲学系,于是宗白华从南京大学调到了北京大学。他开中国历史美学和艺术学课程之先河。宗先生学贯中西,有“中国美学一代宗师”之美誉。主要著作有诗集《流云》,文论《哥德研究》《美学散步》《艺境》《中国美学史论集》,译著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6、林庚:现代诗人和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开始尝试新的格律体诗的创作,有诗集《春野与窗》。他的著作有:《林庚诗选》(1985)、《问路集》、《中国文学简史》。
7、谢冕:1932年生于福州。著名文学理论家、作家,专注于中国当代诗的理论批评,“二十世纪文学”理念的支持者,我国第一位当代文学的博士生导师。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1898:百年忧患》《论20世纪中国文学》及散文随笔多种。
8、《阿Q正传》(1921年12月),选自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是鲁迅以巴人的笔名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中塑造了以精神胜利法为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形象——阿Q。小说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幽默,有极大的讽刺性。关于创作意图,鲁迅自己说,“我之所以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是“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的”。在《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中又指出,“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灵魂,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
二、词语
1、 觉解:觉悟和了解。
2、 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静坐默念为修行方法。
3、 入世:投身到社会里。
4、 出世:超脱人世。
5、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6、 风烛残年: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晚年。
7、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挑毛病。
安谧:安宁、安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