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40字。《药》课堂实录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就是鲁迅的小说《药》,学生在高一已经学过一个单元的小说,我也用惯了小说教学的基本模式:介绍背景、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归纳主题、品味语言、总结写法等等,鉴于此,我便想尝试一种新的教法。可是,面对这篇思想深刻、构思巧妙的辉煌名作,从哪儿寻找一个教学的突破口呢?
  在备课中蓦然发现,《药》这个题目拟的太绝了,情节、结构、人物、主题一切都是围绕“药”展开的,“药”有连接线索、概括情节、揭示主题等许多作用。如果从它入手,让学生探讨“以‘药’为题的作用”这个话题,是不是就可以将情节、结构、人物、主题等有关内容穿连起来,不再需要按部就班一一去讲那些繁琐的“三要素”之类了呢?
  这样一想,就把原先的教学设计调整了一下,变三课时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集中讨论“以‘药’为题的作用”。第二课时:赏析语言,解决疑难。下面是第一课时的课堂实录。
  [实录]
  师: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它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回聆听指导,10分钟后学生竞相发言,全班讨论)
  生:题目《药》能表现出华老栓的愚昧。因为课文里的“药”就是人血馒头,小栓的痨病要靠科学的药物来治疗,可华老栓却用人血馒头来治疗,结果把小栓给害死了,可见他是多么的愚昧、无知。
  生:还能表现出华老栓的麻木不仁。
  师:怎么讲?
  生:因为人血是革命者的。居然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可见麻木到何种程度!
  师:你怎么知道是革命者?
  生:在第三部分,夏瑜劝牢头一起造反,夏瑜还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仅仅是华老栓一个人愚昧、麻木吗?
  生:还有华大妈,还有这些茶客,他们都迷信的认为,吃下人血馒头能治好小栓的病,他们听到夏瑜劝牢头造反就“现出气愤模样”,听到红眼睛阿义打夏瑜嘴巴就“忽然高兴起来”,说明他们也是愚昧麻木的。
  生:还有刑场里的看客,起早去看热闹;夏瑜的母亲,看到儿子坟顶的花环竟以为是“显灵”;总之,当时的国民都是愚昧麻木的。
  师:说的好,以“药”为题能表现国民的愚昧麻木。
  生:革命者是为了救助老百姓的苦难才牺牲的,可是他们的鲜血竟成了老百姓治痨病的“药”,被老百姓吃掉!这也反映了革命者的悲哀。说明老百姓根本不了解他们的“革命”。
  生:就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理解。夏瑜的三叔去告发自己的亲侄儿,夏瑜的母亲上坟时不仅不为自己的烈士儿子感到骄傲,反而竟感到“羞愧”,可见革命者是多么的悲哀!
  师:这也正是辛亥革命的缺陷:严重脱离人民群众。
  生:题目《药》是不是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