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一板块 经典的力量
【学习目标】
一、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二、认真研读文本,体会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领会作者所倡导的“读书观”。
【文本信息采集】
一、基础知识:
1、 掌握下列重点词语:闲暇 慰藉 戕害 消磨 时髦 风魔 符箓 恢宏 斑斓 视而不见 气象万千 举一反三
2、了解下列人物:莎士比亚 但丁 开普勒 爱因斯坦 歌德
3、体会文本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二、学习指导: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是一篇十分耐读的散文,思辩性较强,有好多问题是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容易忽略的,这些问题自然就成了我们学习文章的重点,也是我们探讨问题的难点。例如,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阅读经典作品?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开卷未必有益;真正的教养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和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认真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高考信息下载】97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郁达夫(1935年4月)
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须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注]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①真富丽错
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之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②。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③,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了;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时,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条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造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规,更加可以不必说了,一行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