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一个“新”字
 [学习目标]
 1.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3.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
 [教学设想]
 1.从筛选重要信息入手,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2.借助问题讨论把握作者的观点,重点探讨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
 3.使用2课时(含“积累与应用”“学习与评价”1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学习内容]
 1.学习《贵在一个“新”字》,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准确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掌握一些论证
 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了解作者与背景
 王梓坤既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他对成才理论有很深的研究。本文选自他的《莺啼梦晓——科学方法与成才之路》。
 本文用的是谈话风格,由导语和四个部分组成。文章开头说“历史上有些重大错误,就是这两种倾向相结合的产物”,这句话意味深长。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那种顶礼膜拜,人云亦云,惟命是从,不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而酿成的社会惨祸一再发生,教训太深刻了。这也是作者想写这篇文章的动因之一。 
 二、浏览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这样的能力很重要,是本文要论述的核心问题。作者认为创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重视积累,批判与怀疑精神,注重方法,勇于实践。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哪几层来论证的?
 讨论,明确:文章就这四个方面逐一分析。第一部分以笛卡尔为例谈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后三个部分分别谈独立思考者的三个特点。
 第一部分就笛卡尔的成功谈独立思考精神在学习研究中的作用。笛卡尔为什么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在于他通过独立思考,发现疑问无处不在,他对自己的现状也有批判意识,不满足自己的成就。他青年时代学习成绩优秀,可是他反而犹豫了,因为他发现“自己被许多疑难和错误困住”,而他之所以能发出这些疑问,和他的大量阅读、积累知识是有关系的。经过一度彷徨,他“大彻大悟”,得出了最有价值的发现,这就是“决不可过分地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得的东西”。笛卡尔的“四条思维原则”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乃至对一切学习者都能有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