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250字。沈阳市郊联体2008-2009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语文版)
  本试卷共23题,8页,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罅隙(xià) 歃血为盟(shà) 杀戮(lù) 摩挲(mā)
  B.回溯(shuò) 身无长物(cháng) 彳亍(zhú) 蓊郁(wěng)
  C.黯淡(àn) 差强人意(chā) 畸形(jī) 瞋目(chēn)
  D.皈依(guī) 面面相觑(qǜ) 纤弱(xiān) 书札(zhá)
  答案:B(“溯”应读sǜ;“亍”应读zh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躲警报 南柯一梦 直接了当 提心掉胆
  B.闹痢疾 置之度外 漫不经心 莫名其妙
  C.黑黝黝 良莠不齐 海市蜃楼 毛骨悚然
  D.警戒圈 舐犊情深 不寒而栗 相濡以沫
  答案:A(接-截  项掉-吊)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         的地方戏剧种也甚多,
  其中,二人转是深受东北人民喜欢的地方剧种。
  ②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葱葱的万
  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            。
  ③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         靠自我努力,        靠社
  会支持。
  A.流传   释怀   与其说不如说 B.留传   释怀   不仅是而且是
  C.留传   忘怀   不仅是而且是 D.流传   忘怀   与其说不如说
  答案:D(①流传:顺着时间往下传或扩大范围往外传。留传:留存下来传给后世。②释怀:某种情感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忘怀:忘记。③强调“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故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据了解,当今国内绝大多数作家的作品,超过3万册可以称畅销,印数超过十万的寥若晨星,上百万的更是屈指可数。
  B.作为我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和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马季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
  C.今年七十四岁的拉姆斯菲尔德,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防部长,告别了五角大楼,这回也许真的是衣锦还乡了。
  D.2007年的大片《色•戒》公映前夕,导演李安在接受采方时直言不讳:“拍这部大片,纯粹是为市场拍,尤其是海外市场。”
  4. C(应改为”告老还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印度军方负责人20日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B.机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机构和人数的减少,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经济工作。
  C.据《辽沈晚报》报道,目前我国居民百分之四十三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房的储蓄比例。
  D.全世界“环境难民”的队伍正在迅速扩大。造成“环境难民”的原因,是土地干旱、荒漠化扩大、水灾、森林毁坏及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
  答案: C(A、“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是种属关系,不能并列;B、成分残缺,在“领导经济工作”后加“的有效性” D“……的原因”与“引起的”句式杂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大学需要怎样的“名声”
  大学的风范是什么?当下的中国大学是否还有大学的风范?
  目前,大学之间比的依然是各种数据,前几年是教授、副教授的数量,后来这些头衔不稀罕了,就开始比校园的规模和学生的人数,如今比的内容又转变成了院士的多少、国家级项目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数量。即便是像教师教学水平这样软性的、主观性较强的、很难量化的东西,由于有了“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崭新称号,而这个称号又是各种评估、检查的硬性指标和判断标准,遂成为大学追逐、攀比的新目标。在这一系列追逐和攀比过程中,大学的“名声”也随之数字化。
  尝记得,上世纪80年代,大学给人最清晰的印象,还是硕学宿儒的诗意栖居之地。但现在完全不同,即便是校内人士或圈内人士议论的焦点,也是博士点、硕士点的数量,有没有国家级的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而教授们的大名也被校长、院长、学科带头人、博导甚至处长、所长、主任所替代,好像无此头衔,就一钱不值。
  中国是个重“名”的国家,讲“名正而言顺”,但古人更强调“名实相副”。重“名”而轻“实”,一方面是利益至上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骨子里的不够自信在作祟。以当今的评价机制看,重“名”是绝对可以得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