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满井游记>>教案
学法引导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能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的景物特征写最,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
  重难点分析
  1.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的细致的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以上两点,采用以学生诵读感悟为主,老师适时启发,点拨的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号石公,公安(现在属湖北省)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他与兄宗道、弟兄中道合称“三袁”,世称“公安派”。他们提出“性灵说”,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对于复古主义的驳斥相当有力,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每个时代的文学,不应当厚古薄今,更不应当用古泥今。他们在创作上坚决反对临摹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抒性灵”,主张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进行写作,不用典故。在创作方面的表现是小品文领域的开拓。他们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泼,文笔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游记紧扣景物的季节特点,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几句话,便勾画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写简练形象,再现当时游览情事。文笔清新秀丽而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品味这篇优美的散文,共体味洋溢在文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浓浓情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疏通字词。
  2.教师范读。
  3.学生有感情朗读。
  (三)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对疑难字词质疑、讨论。
  2.老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内,欲出不得。 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心境“若脱宠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写城中“余寒”景物,欲扬先抑;
  (2)第二自然段写满井春色。融情人景,寄托追求。
  4.提问 第一自然段可删否?
  烘托、反衬手法,是极必要的铺垫,作者欲扬光抑,欲进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
  5.提问 文中细腻刻画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游人、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
  6.提问 试分析文章的写景顺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山水风光→游人→动物)
  远景→近影
  (山水风光→柳梢、麦田)
  7.提问 直接抒写作者心情的语句有哪些?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