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0字。
24、满井游记
一、整体感知
这篇游记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山川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作者从城居不见春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并逐层写出郊原早春景色的诱人,而最后归结道:"始知郊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回应开头,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通篇写景都渗透着这种洒脱而真挚的感情,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而简练的白描和贴切的比喻,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二、字词积累
1、生字
燕(yān)地寒 花朝(zhāo)节 飞沙走砾(lì) 廿(niàn)二日 波色乍(zhà)明 倩(qiàn)女
靧(huì)面 浅鬣(liè) 泉而茗(míng)者 罍(léi)而歌者 红装而蹇(jiǎn) 汗出浃(jiā)背
曝(pù)沙之鸟 呷(xiā)浪之鳞 堕(huī)事 恶(wū)能无纪
1、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乍:刚刚,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乍:突然。)
一词多义
乍
3、通假字
恶能无纪(纪“通”“记”)
4、词类活用
① 泉而茗者(泉,用泉水,名作动。)
② 罍而歌者(罍,拿着酒杯,名作动。)
三、篇章透视
1、层次结构:全文共有三段。第一段写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第二段写满井春色。第三段抒发感受,写此文的目的。
2、中心思想: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3、写作特色:(1)白描的手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是用极为简练单纯的笔法将其勾勒出来。(2)拟人的写法。把景物拟人化,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也便于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进作者的感情色彩。(3)生动的比喻。
四、句段赏析
文中的比喻主要是用来写景的,如用“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来比喻明亮的春水,用“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比喻积雪融化后的山峦,这两个比喻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显得优美熨帖,同时能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本文中的比喻也有写人的,用“若脱笼之鹄”来表现自己终于得以出游的愉悦,真是再真切生动不过了。
五、难点突破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