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瑞安市2OO4年上半年期末学习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瑞安市隆山高中  陈洁洁

考生须知:
1、全卷共7页,五大题,30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写在试卷上无效。
3、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上自己的校名、班级、姓名和学号。
一、基础知识(共10分,每小题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龟(jūn)裂    自诩(xǔ)    讥诮(xiào)    战战兢(jīng)兢
B.胚(pēi)胎    菱(léng)角   朱拓(tà)     睥(pì)睨人世
C.湮(yān)没    谄(chǎn)媚   尺牍(dú)     矫(jiǎo)揉造作
D.札(zhā)记    涎(xián)皮   皓(gào)月    锱(zī)铢必较
2、选出下列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  )
A.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瞌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灸作奖赏。
B.没有人敢诃斥我,指摘我,除非把我从王位上赶下来。
C.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份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正思想与感情。
D.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拨去,现了原型,老羞成怒。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
A.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
(指生活上或感情上没有寄托)
B.见到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形容说话声音很大。)
C.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运送长安或洛阳。(一天走两天的路)
D.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指诗文方面的才华。)
4、选出下列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B.贺家屯的百姓历来淳朴厚道,贵不鄙贱,富不欺贫,至今保持着“端木遗风”。
C.这次考试有道题本来我会,却因粗心写错了公式,丢了10多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D.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水到渠成的。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我并不以为我的儿子不会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但纵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仍旧是太子或王子。
B.后来,四婶之所以还提起祥林嫂,是因为雇佣的女工,大抵非馋即懒,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的缘故。
C.中宣部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社会,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D.2004年3月20日,奥运会亚洲区足球预选赛中国国奥队与马来西亚国奥队的比赛在武汉进行,中国国奥队以1比1平马来西亚国奥队。
二、现代文阅读题(2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6—8题(8分)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他说什么不管男子中学里也好,女子中学里也好,年轻人都不安分,教室里闹闹吵吵——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他认为如果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那才妥当。您猜怎么着?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减低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的品行分数,把他们禁闭起来,





瑞安市2003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下)语文试卷分析    
瑞安市隆山高中  陈洁洁
一、命题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和本册教材的特点以及高考发展的趋势(侧重主观表达),本试卷在现代文方面突出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检测力度;文言文方面重视了词义、默写和翻译的检测;作文则注重认识水平、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检测,并且考虑到第二册写作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两道题(偏重记叙议论类话题与说明类话题)供学生选择,要求涉及到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事要写出事件的波澜,说明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生动形象地说明。
试题结构及各题分值如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0%;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6%(现代文阅读22%,文言文阅读24%);第三部分语言表达4%;第四部分写作40%。其中客观题22%,主观题78%;课本约80%,读本约20%。
二、各校平均分:


三、答题情况和得分率:(随机抽样100份试卷)
检测内容 基础知识10分 现代文阅读(讲读课文)14分 现代文阅读(语文读本)8分 古文默写8分 古文阅读(讲读课文)9分 古文阅读(语文读本)7分 语言表达4分 作文40分
得分 4.78 8.03 4.59 5.06 5.84 4.25 3.07 27.58
得分率 47.80% 57.36% 57.38% 63.25% 64.89% 60.71% 76.75% 68.95%
  由以上列表数据可知,语文基础知识得分率在各部分得分率中属最低,仅为47.80%,这暴露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其次是现代文阅读,为57.36%(课文)与57.38%(读本),新教材一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几年高中语文教师也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但事实还是令人尴尬,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仍处于低迷状态。当然,也有令人鼓舞的,古文默写与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语言表达与写作则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语文基础知识(10分,每项2分)
检测内容 字音辨别 字形辨别 词义辨别 成语熟语运用 病句辨别 平均分
得分 0.84 0.87 1.33 1.10 0.64 4.78
得分率 42% 43.5% 66.5% 55% 32% 47.80%
试卷的第一大题为语文基础知识,有5道小题,每题2分,共10分。这部分题目重点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字形,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恰当使用成语、熟语,以及辨析病句等方面的语文基本能力。其中,字音与字形的考查都选择了本册教材内容易搞错搞混的常用词语(如:谄chǎn—xiàn媚、讥诮qiào—xiào、炙—灸、磕—瞌);词义考查题中的四个词语的词义在教材注释中都可以找到;成语与熟语的考查基本以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成语为主(如“水到渠成”),结合今年高考新增加的熟语的考查,选取了两个极常见的熟语(“八竿子打不着”“一失足成千古恨”);病句辨析相对难度较高,只有一句来自教材,考查到的病句类型有较为常见的多重否定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和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综合试题情况,有一定的难度,却也并非很难,基本上能反映出学生对教材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考查的结果却颇令人担忧,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弱之又弱,失分严重,尤其是病句辨析,得分率只有32%,字音字形辨析的得分率也只有42%与43.5%,分析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 多音字和形声字误读。
如:多音字“龟(裂)”误读为guī,“(朱)拓”误读为tuò;形声字“(讥)诮”误读为xiào(肖),“皓(月)”误读为gào(告)。
2、 形似字分辨不清。
如:湮yān—堙yīn、睥pì—裨bì、象—像、拔—拨等等。
3、 同义词不会辨析。
如:指摘—指责、调整—调正、原形—原型等。
4、 对病句诊断能力弱。
主要是因为缺乏对病句类型的宏观把握,平时口语与写作中又不重视病句的纠正,以及缺少训练。
5、 成语与熟语不能正确运用。
原因是对教材中的成语不注意积累,如:“端木遗风”来自《咬文嚼字》课文注释,而不少学生却认为这个成语不曾接触过。再一个是平时的误用形成了思维定势,不少学生就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一项,而忽视了这个熟语的轻重适用程度。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题号考查点 6修辞 7理解 8形象 9代词 10理解 11理解 12概括 13修辞 14理解 总体
分值 3 2 3 2 2 2 4 2 2 22
得分 1.91 0.87 1.78 0.77 1.54 1.16 2.33 1.10 1.16 12.62
得分率 63.67% 43.5% 59.33% 38.5% 77% 58% 58.25% 55% 58% 57.37%
试卷的第二大题为现代文阅读,有9道小题,共22分;有三个语段,两个来自课文,分别为《装在套子里的人》《〈物种起源〉导言》,一个来自《读本》中的《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这部分题目重点考查学生现代文的阅读水平,包括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对具体语句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的能力。但检测结果不如人意,得分率只有57.37%,由以上分析数据也可知,学生阅读水平偏低,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不强,答题中反映出的问题也很严重:
1、 对语段缺乏整体把握,往往脱离上下文来断章取义。
如第13题,看上去是考比喻修辞手法,实则离不开对语段的整体把握,只有把握了语段是在讲罗丹的艺术创作,才能正确理解“魔杖”“点金术”是指罗丹“化丑为美的艺术创作”,而不会断章取义,理解为“手”或“雕塑”等五花八门的答案了。再如第9题,这也是得分率最低的题,只有38.5%,许多学生把“这点”理解成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而不联系上下文,文段说“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而下文马上讨论到的啄木鸟等的例子就是为了反驳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的,显然,“这点”不是指代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2、 答题匆促,未能熟读语段理清思路,导致理解偏颇。
如第10题,语段的思路是:作者先说在物种起源方面自己的观点是“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然后指出要使这个观点令人满意,还要说明生物是怎样经历变异的,再指出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最后以啄木鸟与槲寄生为例来证明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是不合理的。只有理清思路,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C了。
3、 理解限于表层,不能正确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如第7题,不少学生只回答出第一层“同情”,却不能再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中还有着“讽刺”,导致答案不全面而失分。
4、 概括能力弱,内容欠全面,语言欠简洁扼要。
如第8题与第12题,学生基本上能理解领会,但得分不高,原因就是不够全面,太罗嗦,答题抓不住要点。
5、 语句组织能力差,语言表达欠流畅,多病句与错别字,书写潦草。
这也是现代文阅读得分率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从中也反映出了我们学生语文素质的偏低。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题号考查点 15-21默写 22通假 23词义 24虚词 25翻译 26词义 27活用 28文意理解 总体
分值 8 1 4 2 2 2 2 3 24
得分 5.06 0.72 2.12 1.65 1.32 0.93 1.39 1.91 15.1
得分率 63.25% 72% 53% 82.5% 66% 46.5% 69.5% 63.67% 62.92%
试卷的第三大题为文言文阅读,有14道小题,共24分;除古文默写外,有两个语段,一个来自课文《师说》,一个来自《读本》中的《赤壁之战》。这部分题目重点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知识积累与阅读水平,包括文言默写、实词虚词掌握、句子翻译、文意理解等。新教材加强了古文的背诵量与阅读量,除了课文之外,《读本》中还选了大量的优秀古文供学生补充学习,这几年,高中语文教师也充分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积累,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上的得分率明显呈上升趋势。2000年瑞安市联考,文言文的得分率为42.5%,到今年的62.92%,虽然可能题目的难易程度有不同,但进步也是很明显的。如古文默写题,2000年为41.75%,今年是63.25%,这说明学生已开始重视古文背诵默写了。当然,有进步,也还有不足,以下几点需引起注意:
1、 实词掌握不扎实。
如23题与26题,考查实词词义,得分率只有53%与46.5%,属最低。而考查到的这几个实词基本上来自120个实词中,且课文都有注释,可见学生未能熟读教材,掌握实词词义。
2、 翻译意译多于直译。
高考翻译题要求学生以直译为主,在直译不通畅的情况下,才采取意译。而不少学生一律采取意译,忽视了句子中重点字词的落实,这也说明了学生对实词掌握的薄弱。
3、 默写题错别字多。
默写题失分不在背诵,而在书写上,错别字出现的频率高,如:骑—记、履—覆、制—治、笞—苔、殇—觞、受—授等。
(四)语言表达(4分)
试卷的第四大题为语言表达,4分,如句子优美,可附加1分。此题考查学生审读题干的能力,运用描写表达方式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流畅优美的能力。检测结果,此题得分率最高,76.75%。学生大都能理解题意,根据题干要求答题,描写形象生动,表达通顺流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 学生选取的事物单调。
不少学生选取的事物离不开例句中的牡丹、菊花、荷花、玉兰花,或者常见的动物猫、狗等,可见学生思路狭窄,缺乏创意,发散性思维不强。
2、 比喻修辞运用不当。
大多数学生仿写的比喻句本体与喻体属同类事物,构不成比喻。这也可能与题干的误导有关,实际上例句中只有一个比喻,其余三个是比较。但也可以看出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对比喻修辞掌握不扎实。
3、 词汇量不丰富。
有些学生在仿写句子时仍然使用了例句中的词语,如奔放、飘逸、秀丽、朴实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词汇积累不够,要注意加强。
(五)作文(40分)
试卷的第五大题为作文,40分,重点考查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根据第二册写作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两道题,第一道试题仍然采用限制性少自主性强,鼓励发挥写作个性和写作特色的话题作文“酷”,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而且“酷”话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心灵,且答案又丰富多彩;第二道题是说明文,说明文因为需要有专业知识,为了防止学生对说明事物不熟悉,无从下手,故限制极少,可以是任一事物,这样,两道题都使学生人人有话可说,又人人都可能说出新意。检测结果,均分为27.58,得分率为68.95%,应该是很不错的了。这与近几年重视作文训练,重视课外练笔,每年举办全市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分不开的。其中,有不少学生写出了较为理想的作文,不仅观点鲜明,表达流畅,而且有新意,不落窠臼,通过对“酷”的认识,充分展现了当前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生追求。但也流露出不少不足之处:
1、 审美情趣低下。
有些作文观点欠健康,对“酷”的认识反映了部分学生思想的局限性,折射出学生身上一些低俗的审美情趣。如认为会说一些网络流行语,喜好打架,能拉帮结派就是酷;善于谈情说爱,有一个接一个的异性朋友就是酷等等。
2、 审题能力差。
不少学生未审清题干要求就匆匆落笔,以致未能按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事件的波澜。也有少数学生离题,不知所云。可见学生审题能力还很薄弱,这可能与这几年话题作文淡化审题有关,需引起重视。
3、 立意欠深。
大部分作文只停留在对“酷”的浅层次地描述上,缺乏理性的全面的深入探究,从而难以升华主题。例如不少作文描写了酷,也表达了自己对酷的认识,却没有对这种酷现象的存在与产生进行理性思考,这样,作文就流于一般,上不了高档次。
4、 结构欠合理。
一些作文在结构上采取“三段论”甚至一段到“底”的,也有呈散文诗状排列的,既影响了阅卷者对文章思路的迅速把握,外观上也不美观。还有些作文将观点分条列述,分序幕、第一章、第二章……尾声行文,看起来宏大,实际上是个空架子,每一章没来得及展开就草草收尾,给人以浮光掠影的感觉。
5、 书写不规范。
常用字错误率高,如“酷毙”写成“酷毕”,“即使”写成“既使”,“衡量”写成“横量”等;标点位置不当,如点号占顶格等;还有书写潦草,或者字迹极为细小,令人无法辨认,这些都反映了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薄弱。
  另外还有语言平淡,一叙到底,说明文文体不清楚且有宿构和套作,拟题随意缺少新意等不足。特别需重视的是此次作文训练中优秀作文少,大多是中等作文,这说明要培养出更多高分作文,语文教师前面的路还很艰巨。
四、反思与对策
每一次测试都是一次查漏补缺,学生学习上的不足折射出的是教师教学上的欠缺,透过这次的试卷分析,反思我们语文教师的平日教学,有很多欠缺的地方需要补救的:
1、 重视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准确流畅地读,不会正确规范地写,肚子里没有几篇优秀文章的学生能有很高的语文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在我们广大教师致力于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应该大方一些,让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读读课文,认认新词,练练字眼,背诵一些名文佳句,踏踏实实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本功。
2、 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
因为高考语文不以教材为考查内容,可能使有些教师忽视了教材或潦草对待教材,以致学生没有把握好教材上的知识点,失分严重。其实,教材是例子,把“例子”读透了,悟懂了,掌握了,再适当延伸拓展,语文能力也就提高了。反之,置教材于不顾或潦草对待教材,千方百计搜寻其他材料进行教学,也只不过是起一个例子的作用,而此例子未必就胜于彼例子,反而落得个本末倒置。
3、 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学生在语言表达题与作文题中暴露出来的选材单调,思路局限,视野狭窄,认知偏差,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低下。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就要树立大语文观念,注重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当然,书本小课堂,生活大课堂,还要有效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加强课内外沟通,通过读名著、办壁报、开辩论会、搞调查、进行专题研究等形式,来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 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全市平均分61.38,这说明学生语文能力依然处于低迷状态,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文的喜好程度。高中语文要真正走出低谷,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兴趣上下工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让学生喜爱语文,自觉主动学习语文。这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主讲者的位置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鼓励者、帮助者、引路人,提倡研究性学习,把空间与时间让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个性与才华的天地。同时,还要注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比如影视欣赏、辩论赛、演讲赛、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文学讲座、读书交流、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愿学爱学乐学。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从老教材到新教材,从新大纲到新课标,我们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坚持穿新鞋走新路,才不至于被我们的学生所“淘汰”。
(以上仅是个人粗浅的看法,供同行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