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90字。
《竹影》读讲练
钟文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字义及词义
弥漫(mí màn)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徘徊(paí huái)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疑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文中指(1)。
口头禅(chán) 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常用语作谈话的点缀。今指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依样画葫芦 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方法简单,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包罗 包括(指大范围)。
蘸(zhàn) 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惬(qiè ) 意 满意、称心、舒服。
意味 含蓄的意思或情趣、情调、趣味。
二、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第二部分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篇随笔,写几个小伙伴和“爸爸”借着月光赏画、议“竹影”,表现了孩子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在童稚的活动中,在大人的循循善诱中,领悟了艺术的美,提高了鉴赏艺术的能力。
二、文章脉络
以“我”和小伙伴夏日夜晚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为叙事线索,后来又有爸爸的加入,一道从“竹影”的话题讨论起艺术、国画的美学问题来。全文共8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和弟弟晚饭后到后院乘凉中看天空、看月出,忽然一个“黑影”出现,原来是弟弟同学“华明”来到。
第二部分(3—7):写三个小伙伴(我、弟弟、华明)和爸爸四人由画“竹影”——议画竹——议中西绘画之不同等。
第三部分(8):经过前面月下的赏竹、画竹、议竹,“我”觉得堂屋中挂的名画家吴昌硕的“墨竹”画“更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