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30字。
《故宫博物院》读讲练
钟文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矗(chù)立 高耸。
点缀(zhuì) 加经衬托或装饰。
金銮(luán)殿 皇帝举行大礼的地方。
攒(cuàn) 聚集在一起。
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湛,深,清澈。
缭绕:回环旋转。
矫健:强壮有力。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幽雅:幽静而雅致。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玲珑奇巧:形容东西精致,造型奇特巧妙。玲珑,(东西)精巧细致。
水深火热:像水越来越深,像火越来越热。比喻人民极其痛苦的生活处境。
迥然不同:相差很远,很不相同。迥然,距离很远的样子。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2.作家作品
《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地理知识》杂志1979年11月号刊载了这篇稿件,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删改的。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这篇解说词参观路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表达了
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人民的文化瑰宝。
二、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1)介绍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二部分(2)介绍故宫的整体布局及建筑特点。
第三部分(3—15)介绍故宫的主体建筑及其功用,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10)介绍前朝三大殿的结构及功用。
第二层(11—14)介绍内迁的后三宫及其功用。
第三层(15)介绍御花园及其特点。
第四部分(16)介绍神武门及其对面的景山形成。
三、写作方法
1.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这一古代建筑群,这一顺序,与作者的参观路线和故宫的建筑顺序相一致,由南到北,文中运用方位词和表示方位变化的词语来体现。它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是:天安门——端门——午门——金水河——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后三宫——东西两大宫——御花园——神武门——景山。这样说明使得读者对故宫的建筑有了整体的了解。
2.合理的安排详略也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个突出特点。《故宫博物院》从南到北所要介绍的建筑很多,但是作者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而是选用了故宫中的代表建筑——太和殿和养心殿作重点介绍,这是因为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接受朝贺的地方,它理所当然成为作者介绍重点中的重点。
四、问题探究
1. 本文的结构与内容是如何安排的?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
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采用了空间说明的顺序,这也是一般建筑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