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290字。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出题人:徐卫华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试卷分数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考号对应的数字涂黑,并认真核对考号,防止出错,影响成绩。
  3.第Ⅰ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第Ⅱ卷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答题区域内,在答题区域外作答一律无效,擅自改动题号的一律无效,擅自调整题目次序的一律无效。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劲敌   茎叶    不胫而走   曲径通幽
  B.迷惑   霍乱    豁然开朗   祸起萧墙
  C.峭拔   讥诮    翘首以待   七窍生烟
  D.孝悌   剔除    醍醐灌顶   风流倜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神舟”一号实验飞船的准确着陆,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C.真不愧为世界冠军,博尔特一出马就轻松地拿下了北京奥运会110米栏头名,他铩羽而归,好不高兴。
  D.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刻绘出来,构成一幅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画卷。
  B.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C.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D.最近的三次全球经济衰退,无一不是石油价格猛涨的结果造成的。
  4.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 
  __________巍峨挺秀的秦岭消没在浊雾里,田堪层迭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 
  D.北风呜呜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变成光胳膊了。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