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580字。金诚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傅目尔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填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2、答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铅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第I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现代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坐落于皖西南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以资源为依托,以活动为平台,近年来重点推出一批又一批旅游文化品牌,实现了由单一观光旅游向多种旅游形态的转变,由文化资源向经济优势转变,使天柱山旅游经济保持年均30%的持续增长势头。
  天柱山所在的潜山是文化资源大县,境内拥有两块金字招牌的文化遗产:一是有着五六千年文明史的薛家岗文化遗址,二是堪称书法艺术长廊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改革开放以来均得到保护性开发。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总数400余方,跨时1200余年,被誉为石刻艺术博物馆。其上刻有唐宋元明清以来达官文豪的诗文真迹,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战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学科,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经去冬抢救修复,重放光彩。
  被列入省“861”重点工程的薛家岗古文化遗址一期保护工程进入新春后正式开工。该遗址总面积约有10万多平方米。199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上生活的是脱离原始人群流浪生活,逐渐走向定居并创造出相当进步的生活及生产用具的新石器时期潜山人。工程建成后,将重现沉寂5000多年的潜山薛家岗古文化遗址的原始风貌。
  天柱山麓还是黄梅戏的发祥地和“京剧鼻祖”程长庚、小说大家张恨水的出生地。这里把旅游与戏剧相结合,修缮了清代的杨家祠堂古戏楼,投资1. 5亿元的皖镇旅游中心设计了天柱山大舞台,建成后是向游客推广黄梅戏文化的又一平台。
  发掘宗教文化资源,做好名山、名寺、名僧、名人相得益彰的大文章,是天柱山发展文化旅游的又一特色。天柱山麓的三祖寺是禅宗发源地之一,禅宗三祖僧璨驻锡弘法、传承衣钵,著述《信心铭》,为禅宗思想体系的构建和传承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历史上三祖寺多次受到历代帝王加封,享有“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的盛誉。1983年,三祖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三祖寺与周边的二祖、四祖、五祖寺一脉相承,构成禅宗文化金三角地带,吸引一批又一批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内外宗教团体和信众前来朝圣祈福,寻根游览。三祖寺还举办禅意书画展、“禅悦”演出等活动,为三祖寺增添新的文化韵味和内涵。我省旅游局已将禅宗寻根游列为入境游的重要线路对外推介。
  在有乡村旅游基础的地方,如白马潭漂流、天龙关攀岩基地、黄梅阁等乡村旅游项目中,潜山县委、县政府将其注入文化因子,以本地乡土文化人才结合本地民俗风情,通过整合、组织,开辟黄梅阁、山溪漂流和山地攀岩,举办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主题旅游活动,提高旅游景点的品位。对天柱山后山藏在深闺的古树、古民居、古碑刻等历史文化遗存,计划争取国家新增旅游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2500万元,打造一批有文化含量的旅游新景点。届时,后山原生态自然风光和杨家祠堂、占庄老屋等明清古民居建筑将成为天柱山新的旅游亮点。
  (选自2009年2月20日《安徽日报》作者:余迅)
  1.下列有关“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是文化资源大县潜山境内的一块金字招牌的文化遗产。
  B.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在岁月的风烟里蒙尘,直到去冬抢救修复,才绽放光彩。
  C.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总数400余方,跨时1200余年,内容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D.被誉为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堪称书法艺术长廊,给人以美的享受。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安徽省实施的“861”重点工程重现了沉寂5000多年的潜山薛家岗古文化遗址的原始风貌。
  B.天柱山麓人杰地灵,既是婉转圆润、唱腔优美的黄梅戏的发祥地,也是禅宗的发源地。
  C.投资1. 5亿元的皖镇旅游中心天柱山大舞台,是向游客推广黄梅戏文化的又一平台。
  D.天柱山发展旅游业,善于打“文化牌”,既与地方戏剧相结合,又发掘宗教文化资源。
  3.整合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深邃的文化内涵。
  B.天柱山发展文化旅游的特色包含保护性开发文化遗产和旅游与戏剧相结合。
  C.占庄老屋、杨家祠堂古戏楼和后山原生态自然风光是天柱山新的旅游亮点。
  D.具有独特风情的天柱山已经实现了由单一观光旅游向多种旅游形态的转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19分)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议大夫。
  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至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