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740字。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08级高二一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分值:120分     时量:120分钟
  一.选择题(213=26)
  语言基础知识
  1、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在28届奥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杨秀丽经过加时苦战击败古巴名将亚伦妮斯•卡斯略,不孚众望,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22枚金牌。在今天的赛场上,杨秀丽一路勇猛进攻,拼尽全力。体育馆内不断传来的欢呼声,一只眼睛带伤的她都充耳不闻,顶住一切压力。在所有比赛中,她都冷眼旁观,以“一本”取胜,干净漂亮,应该说这样的一枚金牌,属于从不畏缩,甚至带伤上阵的杨秀丽,实至名归。
  A、不负众望      B、冷眼旁观        C、充耳不闻    D、实至名归
  1、D(D项“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正确;A项“不孚众望”,指不使群众信服,意思反了,应改为“不负众望”;B项“冷眼旁观”, 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C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故意不听别人的话。误用为“专心,没有听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几个月来,针对“金融海啸”带来的影响,中央及时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保增长”措施的密集出台,正在改进经济发展环境,缓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B、通过本届奥运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健儿们在光彩夺目的场馆里同场竞技,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博得了世界的赞叹。
  C、在大厅的“神七”航天展品前,参加芜湖科博会的与会嘉宾,认真聆听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关于航天知识的介绍。
  D、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1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给世人再一次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2、D(A.搭配不当,“改进”和“环境”,“缓和”和“困难”动宾不搭配,将“改进”改为“改善”。B.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让”。C. “参加”和“与会”语意重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
  ○1毫秒之间,景物不同               ○2如此之漂泊无定
  ○3只见云气氤氲来                   ○4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
  ○5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           ○6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
  ○7若许之变化多端
  A、○3○6○4○5○2○7○1                 B、○3○6○7○1○4○5○2
  C、○7○1○3○6○4○5○2                 D、○7○1○3○4○5○6○2
  3、A(本题的关键点有:一是“飞升、飘拂、弥漫”三个动词的逻辑顺序,由纵向的不断上升到升到一个高度的动态飘拂,再到充满于某个空间。二是②⑦两个句子的顺序,承上文的地点不断变化,先说“漂泊无定”; ①句后是分号,与后句句式相同。)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①。”                           (选自《论语•颜渊》)
  【注】①偃:仆倒,倒下。
  4、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用“正”字铨释“政”字,忠告季康子,希望他为政能正本清源,以身作则,笃守正道。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归于正道。
  B.孔子认为季康子行为欠正,作为执政者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因此谴责他“杀无道”以“就有道”,必将导致“民免而无耻”。
  C.孔子认为,为政治本之道,本来不在于凶残很戾,专恃刑杀,而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人民向上向善。
  D.孔子用“风”“草”的譬喻阐明君民关系,领导者若能以身作则,为民模范,自能收到上行下效、风行草偃的效果。
  4、B(孔子反对“杀无道”以“就有道”,而没有谴责季康子之意。)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①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②善,无施劳③。”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选自《论语•公冶长》)
  【注】①盍(hé):何不。②伐:夸耀,自夸。③施:表白。
  5、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志向是与朋友一起共同享受车马、衣服等物品,即便用坏了也没有遗憾。可见子路性格慷慨豪放。
  B.颜渊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可见颜渊的性格谦虚谨慎。
  C.孔子的志向是让老人得以安养,让朋友间以诚相待,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可见孔子对自己的志向能够实现充满自信。
  D.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5、C (孔子只是表达自己的志向,看不出他的自信)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6、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B.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C.孔子认为,仁应以礼为基础,礼应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D.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6、C.(礼以仁为基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7、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对前来拜见的孟子很不礼貌,用“叟”来称呼,就象今人说:“老头子。”
  B.由于梁惠王对孟子的无礼,孟子认为梁惠王真是一个利欲熏心的昏君,简直无可救药。
  C.孟子顺着梁惠王的功利思想,从反面推论,指出交互征利的严重后果,严正警告梁惠王。
  D.在《孟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章里,孟子就提出仁政的思想,他主张君王必须施行仁义,仁义才是治国的至德要道。
  7、B(“简直无可救药”有误。)
  课内文言阅读
  晋灵公不君   《左传》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