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分类汇总详解:古诗词鉴赏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57 KB
评级:
时间:
2009/12/23 22:08:36
下载:
本月:1 总计:73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25600字。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分类汇总详解:古诗词鉴赏
湖北黄冈中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3分)
14.(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1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详细。(2分)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
析。(5分)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 “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2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1分)
河北冀州中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2分),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2分)
(2)(4分)深闺思妇早晨听到喜鹊的欢叫,满怀希望,以为丈夫回来了,可开门一看,不见归人,便把不满撒向喜鹊;(2分)把思妇由希望落空而恼怒的行为以及由惊喜而失落转而更加忧伤的心理变化表现得耐人寻味。(2分)
安徽蚌埠二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颈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
9、有人认为,尾联没有扣住题中的“送”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
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杨柳摇曳、冰雪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机盎然的初春美景图。(2分)虽不免有离愁相扰,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2分)
9、示例1:不同意。尾联回忆被贬黄州,初经此地时内心的孤苦与凄凉。这些回忆是因送别场面而引发。(2分)两相对比,更显友情之深厚,感慨之深沉。(2分)
示例2: 同意。本诗是送别诗,而尾联却回忆去年被贬时的情景,未能扣住送别。(2分)送别诗一般在结尾直抒胸臆,而此诗的尾联却是回忆往事,表达的情感与朋友相送之情似乎不符。(2分)
广东省潮州市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2分)
(2)全诗以写景为主。诗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诗的主旨?(5分)
参考答案:(1)诗人在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1分);在繁茂的春草后缀以“茫茫”加以修饰,也暗示了荒凉之意(1分)。(2分)
(2)诗人借对寂寞而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不写荒凉而荒凉自现;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以“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3分),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对侵敌(战乱)的仇恨。(意思对即可。采分点在能写出具体的景物和分析(3分),答出主旨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敌人(战乱)的仇恨(2分))
福建同安一中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此诗写于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时期。他被贬后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
10.(1)词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2)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3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1.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12.(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3分)
(2)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分)
参考答案:10.(1)断林、明山、隐竹、乱蝉、衰草、池塘六种意象。营造了夏末杂乱衰萎,缺乏生机的意境。表达了了诗人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情。(每问1分)
(2)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形象1分,分析2分)
11.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3分)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1分)
12.(1)答案一:说“失”字更好, “失”是指两岸都消失看不见了,更符合诗中春潮的语境,(1分)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而“阔”只写出了视野开阔的意思,没有针对性(2分)
答案二:说“阔”字更好,“失”是指两岸视野变得开阔起来,更符合诗中春潮的语境,(1分)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而“失”只写出了岸消失的意思,没有针对性(2分)
(2)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1分)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2分)
安徽巢湖四校联考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
〔南朝•梁〕何逊
阶蕙渐翻叶,池莲稍罢花。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寸心怀是夜,寂寂漏方赊。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叹嗟。凄怆户凉入,徘徊檐影斜。无为淹戚里,见就还田家。
【注释】
①罢花:花儿凋谢。②戚里: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古诗词鉴赏解题指导》视频课堂实录 通用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通用
2011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5年模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2011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5年模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2011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5年模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
中考古诗词鉴赏技巧ppt1 通用
高考古诗词鉴赏ppt4 通用
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ppt1 人教版
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ppt 人教版
2011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走出古诗词鉴赏的误区 通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