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60字。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设计思路:《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授课时首先要解决文字障碍,弄懂文意;就整体的单元要求来说,本单元重在对写景的把握;而《小石潭记》中,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既是一个难点,又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因此,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即“读文——赏景——解情”的步骤来安排。
  第一课时(读文)
  一、 读熟课文(字音、节奏)
  1、字音
  蔓wàn      蒙méng络luò      参cēn差cī      拂 fú      
  俶chù      斗 dǒu       寥liáo         邃suì
  2、节奏
  ①全 石 /以 为 底
  ②卷 石 底 /以 出
  ③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④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⑤以 /其 境 过 清
  二、读懂课文
  ①根据书下注释逐段自译
  ②将不会翻译的标于文中
  ③用投影仪补充重要字词
  ④生对照再自己翻译
  ⑤质疑
  三、归纳,当堂检查
  1、 一词多义
  以 :全石以为底                   为: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以其境过清
  清:水尤清洌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差:参差披拂                           乐:如鸣佩环,心乐之
  犬牙差互                               似与游者相乐
  而:潭西南而望                         其:其岸势犬牙差互
  乃记之而去                             以其境过清
  隶而从者                               不可知其源
  之: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2、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下见小潭                           其岸势犬牙差互
  日光下彻
  3、 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                  崔氏二小生
  4、 重点字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    )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无人,凄(    )神寒(    )骨,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而从(    )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 倒装句
  如鸣佩环,心乐之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6、 省略句
  影布(      )石上                  坐(       )潭上
  (       )斗折(       )蛇行         (        )佁然不动
  第二课时(赏景)
  预习题: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3、作者采用了哪些写景方法?
  一、理清写作顺序
  1、讨论题(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④小石潭的源流在哪里?
  ⑤作者坐在小石潭上的感受如何呢?
  2、理清写作顺序: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作者感受——记同游者
  二、 走近小石潭,欣赏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写的写景特色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1:石奇  §2:水清、鱼欢  §3:岸曲  §4:树荣
  3、作者采用了哪些写景方法?
  ①粗线勾勒:水尤清洌           工笔细描:石奇 
  全石以为底                   水清、鱼欢
  四面竹树环合                 岸曲、树荣
  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③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
  ④近景和远近相结合
  ⑤比喻、拟人等修辞
  ⑥§1移步换景手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