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探索高中语文改革之路,我们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编写了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部分已经国家初审,获准进入实验区试用,选修部分正在编写过程中。现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情况和在编写过程中的思考介绍如下。
一、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首先是指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在教科书中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学生”是指全体学生。本次高中课改的一个大背景就是高中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教育民主、平等的思想,应真正得到体现。这就需要教科书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要。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体系中需记忆,需训练,需量化的能背、能做、能考的部分;同时这里的“全面发展”包括和谐、主动、充分、自由、持续等内涵。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终身发展、个性养成等方面考虑教科书的编写。
“以人为本”也包括以教师发展为本。难以想像以知识体系为逻辑起点,把语文学习流水线化的教科书与教学,能留给教师多少创造的空间;难以想像许多年甚至一辈子面对较少变化的一本教科书,教师能够得到较好的专业发展。新的课程、新的教科书应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寻求平衡和张力,立足现实,追求理想,而不是放弃理想;新的教学,应当在教师的适应与不适应之间寻找平衡,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而不是被动适应;新课改应当满足教师的精神探寻和实践创新的需要,而不是紧盯着教师在应试压迫下形成的操作技能。好的教科书应当让老师们通过培训,通过课改实践,去提高,去发展,我们相信这是广大老师们欢迎的。
2、遵循规律。
教科书的编写应当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中外母语教育都非常重视其育人功能,通过母语教育培养具有责任心的公民,使他们形成国家观念和符合时代发展的道德价值观。编写高中语文教科书,应当注意用人类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让教科书成为学生走进文学经典,走向优秀文化的桥梁,让语文成为滋养学生精神成长的源泉。
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要认识到这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的学科,重视实际应用,让学生通过情景感受、对话思考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探究能力和发现、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还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比如,高中教育应注意培养高中生的国家意识、现代公民意识、人类意识等。应用能力、审美能力、理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能力在编写高中语文教科书时都应得到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