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50字。
  修辞
  Ⅰ、修辞概述
  “修辞”两字,最早见于《易经•乾卜•文言》中:“修辞立其诚”之说,主要是就思想内容而言。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修,饰也。”清代段玉裁说得更明白:“修,洒刷之也,藻绘之也。”古人很重视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表情达意,以收到或华美藻饰,或简洁生动,或委婉含蓄,或悦耳动听的修辞效果。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彩,绝大部分现代汉语都还常用,并且增添了不少新的类别。
  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Ⅱ、易混修辞方法
  一、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一)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二)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