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想
想像和知觉、感觉、记忆、思维一样,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在人的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想像在人的各种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像。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写作是所有创造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作文教学与想像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想像就是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它根据人们对现实的记忆或经验,把事物想像得更加逼真形象。 刘勰的《文心雕龙》里这样描写构思时的想像:“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里的构思,就是想像力。写作时运用想像,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感人的艺术形象。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呢?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也不是一件轻松之事。然而首先是要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想像,在写作中能起到什么表达效果,让他们自觉地在写作过程发挥想像力,进而逐步加以熟练和提高。借着今年的语文新教材第一册中写作教程,我上了一堂培养同学们在写作中运用想像意识的作文训练课。
二、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完成,第二课时由学生进行当堂写作训练。首先展示一些成功运用想像力的作品,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尽可能地拓开思维局限;然后再展示一些成功的例子,给学生予以启迪;最后通过作文训练将想像运用到写作中,强化想像和的功能,培养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想像的意识。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明确概念
1.大屏幕上映出活动的卡通蛇形象,配上冯至的诗《蛇》,师范读。提问“蛇比喻什么”,得到回答“诗人自己的寂寞”。
师分析:无论是在日常的想像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蛇似乎都不是什么美好的形象。它身上总是笼罩着妖异之气,常让人“悚惧”,而很难把它与“忠诚”联系起来。但在这首《蛇》中,诗人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原型,使它轻灵忧伤,至情至性。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寂寞”而纯真的向往融入这条“静静地没有言语”的蛇之中,借蛇“热烈的乡思”暗喻痴情的相思,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