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090字。
高中联想和想像能力训练之五
北京新源里中学 陈中复原创
第五讲 物我交融 情趣盎然
——转换联想法写作能力训练
一 训练目的
1.掌握转换联想法主要特点与写作要求
2 .在写作中恰当运用转换联想法, 增添情趣和文采
二 训练指导
一.转换联想法主要特点与写作要求
1.转换联想法的主要特点
这种联想法,在文章中经常以比拟的形式出现。我们写作的时候,对某种事物有着强烈的感情,就会觉得它们也仿佛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的语言动作。要把这种感觉生动地表达出来,使读的人获得真切的感受,作者从这种事物联想到某种人,并将这种事物当做人来写。反之,也可以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这是因为人的某些特征给作者以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由此联想到与之类似某种物,将人的感情、动作当作物来写。在作者的联想中,由物想到人,由人想到物,这种联想的形式叫做转换联想法。
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恰当地运用了转换联想法:看到松树“在半空展开枝叶”,生机勃勃,就联想到高山上空的物象,于是驰骋想像写泰山松“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 和清风白云游戏”,用转换联想法赋予它人的感情,给予它人的性格情趣:“有的松树望穿秋水”,“ 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支开“墨绿大伞”,“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一副潇洒模样,真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作者把我们带到一个美的境界。这种艺术效果的取得,来自于转换联想的恰当运用。运用转换联想法还务必有强烈的感情。有了这种激情,才有那李贺的“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句。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恋的凝重之情倾注在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上。有了这种激情,才有那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其中窦娥临上法场的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第三折《滚绣球》)这正是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的极端愤懑之情。
2.转换联想法的写作要求
转换联想法常以比拟的形式出现,而比拟这种形式往往用在作者情感饱满,以至于到了物我两忘、物我交融之时才采用。此时,有一种“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感觉。(王国维《人间词话》)欧阳修的《蝶恋花》一词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见一斑。
在作文中,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生动,达到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田晓菲表现的“夜来了”就是这样的:“拎着好梦来了,背着睡眼来了”,“把小星星撒满人间,萤火虫提着灯笼。”这是将抽象的“夜来了”,比拟成人,想像他能够“拎着”能够“背着”,形象可掬,诗味隽永。她的《快乐的白杨》, 则运用转换联想法把白杨比拟成“一群活泼而快乐的姑娘, 夏天的风里它快乐地笑, 送来一片绿色的阴凉”, 诗意盎然, 生动感人。
尹世霖的哲理诗——《冬》是那么情理盎然:“请听,/种子和泥土的谈话:/多亏厚厚 的雪被,冻死了害虫、细菌,/温暖着种子娃娃。”诗人巧用转换联想法,将冬天写得朝气勃勃,昂扬向上。哲夫笔下的山更富有情趣:”突兀地来了一座山,郁郁的,似乎一个不很快活地村姑,没头没脑地在等什么人。接着,一座座秀拔而起的山,便络绎迎接上来,且相互之间绝不关联绝非约好了来的;来的很是突兀,似乎不是远远迎上来,而是兀地从地下拱上来;迎风一晃便化作一个个风姿绰约、飘飘逸逸的姑娘,梳了最新潮的发型,穿了时髦的长裙;满面春风挽了装满土特产的篮子,捧了盈盈欲滴的甜笑; 走来争相招徕买主, 推销货色, 使人生出兴奋,想去亲近一番.(<看山>1988年12月29日《中国青年报》)在作者笔下山变成了村姑,一座座山,迎风一晃化作一个个貌美的姑娘,手挽土特产的篮子,带着盈盈的笑,好像要推销自己的货物。以转换联想的方法,将山想像成美丽的姑娘表达了对南方山脉的喜爱。这一段以作者的立足点----列车为依据,巧妙地写出了列车行进中所见的山的风姿。
二.人与物之间的转换联想法的形式及作用
1.转换联想法的形式
这种联想法就是把物想像成人,把人想像成物或把此物想像成彼物的联想方法。共有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