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9张,素材丰富,有教案。
女娲造人
椒江二中 舒寅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2.了解神话的特点。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能力目标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复述法。文章浅显易懂,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内容。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通过比较,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通过相应的图片研究拓展。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搜集整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和科学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看《精卫填海》的视频,请学生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神话
什么是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你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
神话的特点: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富有幻想的形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卷七十八:《风俗通》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跟绳子放到 泥浆中,拉出来 ,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我根据《风俗篇》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切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作者 袁珂
二、作者简介
袁珂 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三、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读出画线字的正确读音
澄澈 生气蓬勃 幽光 莽莽榛榛 延绵 神通广大 灵敏 枯藤
2、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中赏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