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50字。
  《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说理的方法。
  2.了解课文中古汉语现象,准确把握古汉语常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赏析文章的方法。
  2.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所足”。只有实实在在地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才能成就大事业。
  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了解作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
  二、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思,不必在“卫巫”“列士”“献诗””瞽”“瞍”“矇”“百工”这些生僻词语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习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说理的方法。
  2.了解课文中古汉语现象,准确把握古汉语常识。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3.“去民之所恶,补民之所足”。只有实实在在地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才能成就大事业。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召公谏厉王弭谤》是《国语》里最精彩的篇章之一,记叙的是周厉王暴虐无道,用高压手段乃至杀戮来镇压人民的批评,他不听召公的劝谏,结果被人民放逐,遭到灭亡的下场的故事。
  2.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国语》的《周语》上篇。
  《左传》称厉王为“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在厉王统治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统治者的危机日益严重。《国浯》中有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篇,说荣夷公擅长搜刮财物,残酷欺压百姓,而厉王却偏偏重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等佞臣,对内封山占水,垄断了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禁止老百姓采樵、渔猎,断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对外兴师动众,征伐邻邦,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他的倒行逆施、横征暴敛,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朝野上下,危机四伏,民怨沸腾。这自然引起像召公这样有识之士的忧虑。
  3.有关《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一卷。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公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
  《国语》包括《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除了《周语》、《郑州》涉及到西周事外,其余都是依照春秋时的诸侯国别来记述各国史实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