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一)教材简析:
《鲁迅自传》是九年义务教育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内容为名人巡礼,文体为传记类文章。《鲁迅自传》是叙写自己生平经历的自传。全文记叙了鲁迅自1881年出生到1930年的生活经历,语言简洁、平实、朴素。蕴含了作者明显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爱憎感情。本文堪称传记文的典范。
学习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以国家为己任,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伟大精神;掌握“小传”文体特点,学写“小传”。
(二)学习目标:
1.列表梳理全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掌握“小传”文体特点,练习口头作文《我的小传》。
3.找出文中关键语句,品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尤其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1.教学方法:
构建语文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即:
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学习——交流共赏成果——点评总结升华
2.学习方法:
①圈点批注式的自主学习。
②问题驱动式的探究学习。
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式的合作学习。
(四)教具准备:
1.鲁迅1881年—1930年主要活动的图表。(为缺省表,有若干空格)
2.补充的相关背景材料。
(五)教学时数:1课时
二、设计提要
探究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在否定、摒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对启发式教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常态的课堂学习强化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
常态的课堂学习已比较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即教师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与课文理解相关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思考,逐一解答。但其弊端在于:其模式基本上还停留在问题的设计与解答阶段。问题过多过杂,一堂课十来个甚至几十个问题,铺天盖地,学生处于问题轰炸的被动之境。再者,教师是从自身备课的角度设计问题,不是从学生的角度选取学习材料,设计问题情境,所以课堂上呈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