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90字。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合肥第三十中学  程立鑫
  教学目标:
  1、 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强、更、痴”等字。
  2、 学习白描的描写方法。
  3、 赏析雪后奇景,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的精神境界(思想情感)对写景技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基础激趣,引导基础自学。
  (一)默读:读准加点字音并解释词语:
  挐   毳衣   雾凇沆砀  一芥  铺毡  强饮 
  绝  更定   独 一白 焉得  客  及  莫
  (二)诵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三)背读:朗诵和快读结合,直至背诵。
  二.重点激趣,引导主题讨论。
  (一)找出记叙的要素,概述基本事件:
  明确: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湖心亭看雪
  (二)讨论话题:是什么心情促使作者在这寒冷的夜晚独去湖心亭赏雪呢?
  1.学生自由讨论。
  2.教师点拨: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即着眼于"大"字;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表现了随着小舟的缓缓行进,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时它们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一种人生情绪。 正所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感受到是人的孤独落漠以及在孤独落漠中孤高自赏,超脱世俗的雅趣。
  3.资料补充: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1)苏轼遭贬谪夜游承天寺,融孤独于月色,月中见竹柏之影的美;柳宗元怀才不遇寻访小石潭,融孤独于清澈之水,水里见鱼儿的自由;张岱为何夜游湖心亭呢,融孤独于旷远莽苍的雪景,雪景中见所谓人类创造之渺小!
  (2)比较“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和“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