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吉林省长春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1.84 MB
评级:
时间:
2010/1/27 11:48:16
下载:
本月:1 总计:6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0题,约6850字。答案扫描。
长春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
说明:本试卷包括五道大题,20小题。共10页。本试卷为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I卷阅读题(5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论史上最常见、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自孟子提出“知人论世”以来,人们在观照文学时,往往把作品、社会、人作为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就词学理论而言,宋人扬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是现存最早的词话,其中收录了林逋、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轼四位词人的本事。尽管该词话并没有对词人、词作进行过多品评,但是在宋代大量词人中仅选取这四家,并以“时贤”来命名,足见扬氏对“人”的看重。由此也可以看出,词学理论其实在一开始就被打上了“知人论世”的烙印。从词学发展历程来看,“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模式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过程中,并且与“词体诗化”以及“推崇词体”等理论思想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
当词仅作为遣兴、娱乐的工具的时候,它与人、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而在词学发展早期,以“知人论世”来论词,把词风与人格等同起来,显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知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其中的“人”带有深刻的儒家烙印。与诗、文比较起来,词是极具特质的文学体裁。自晚唐五代词体确立以来.词便被视为艳科,这使其不可避免地带有轻软艳丽的娱乐色彩。“诗言志”、“文以载道”是儒家的传统文学观,以儒家思想为精髓的“知人论世”说在诗文批评中影响深远,然而词学批评中,尤其在早期词作大多未脱当行本色的时候,“人”、“世”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矛盾。不考虑词体的特性及词体的发展背景,仪以儒家的观点来衡量词人、词作。往往有失公正。
许多词论者在评论词的时候,往往坚定地站在儒家正统的立场上去“知人论世”。把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添加其中,把对词人思想态度及生活方式的褒贬授射到对词的评价中,导致对一些词人词作的分析常有失客观。由此可知,“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在词学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种局限性与矛盾性,这种状况在词学批评的前期尤为突出。
当词向诗靠近,成为抒情言志的工具的时候,“知人论世”对解读分析具体的词作有一定积极意义。比如,北宋末期,有过南渡经历的词人,其作品内容、风格在南渡前后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人们在进行批评分析时,通常无法回避这段独特的社会背景及其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众所周知,岳飞、张元干等人的词作大多充溢着一种慷慨悲壮、抑塞不平之气,这与他们抗金将领的身份密不可分,因此在品评岳飞的《满江红》、《小重山》等词作时,就不能抛开“靖康之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家国之情、功名之心。
伴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这种模式已经更多地具有了正面、积极的意义。
清代词学普遍提倡尊体理论,为了把词的地位抬到与诗相齐的高度,词论家把“风骨”、“兴寄”等各种诗学标准运用到词论中,“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伴随着“推崇词体”风潮的高涨被广泛用来评论词人词作。在清人的词学观念中,词与诗是同等重要的。“知人论世”成为他们分析作品优劣的重要手段之一。
清人不仅用“知人论世”批评模式来评论各家词人词作,而且对词体发展初期的词人也能客观看待。随着清代词论家对词体认识的提高级对词体的椎重,“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论中的正面、积极的意义愈加明显。可以说“知人论世”词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与词体诗化的进程几乎是同步的。
1.下列有关“知人论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人论世”是指把作品、社会和人这三个密切相关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文学批评的重要模式。
B.“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体现了儒家“诗言志”、“文以载道”的传统的文学观念,一直是评论词作优劣的重要手段。
C.“知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以儒家观点来衡量词人、词作,使这种文学批评模式在词学发展过程中避免了局限性。
D.“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随着以诗人词、以文入词的深化,到清代才具有了正面、积极的意义。
2.下列对“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现存最早的词话《时贤本事曲子集》的内容来看,词学理论产生之初就被打上了“知人论世”的烙印。
B.在早期词作仅作为遣兴、娱乐的工具的时候,“人”、“世”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矛盾;“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其进行评价。
C.伴随着以诗人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也更多地具有了正面、积极的意义。“知人论世”词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与词体诗化的进程几乎是同步的。
D.“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模式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过程中,推动了“词体诗化”的进程和“推崇词体”等思想的发展。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词学发展早期,以“知人论世”来论词,把词风与人格等同起来,有很大局限性,因而词与人、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B.“知人论世”说在诗文批评中影响深远。在进行批评分析时,不回避独特的社会背景及词人的人生经历,会使批评对解读分析具体的词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C.站在儒家正统的立场上,凭借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去“知人论世”,把对词人思想态度及生活方式的褒贬投射到对词的评价中,是导致对一些词作的分析有失客观的原因。
D.清代词学把词的地位抬到与诗相齐的高度,词论家把“风骨”、“兴寄”等各种诗学标准运用到词论中,使“知人论世”的批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云南省玉溪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卷 人教课标..
广东省韶关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云南省玉溪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科试卷(9科11份)..
广东省潮州市2009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期末统测试语文试题 粤教版..
北京市朝阳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数学学科试卷(理..
福建省三明市09-10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阶段性考试高二数学试题(..
山东省沂南一中09-10学年高二12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人教课标版..
云南省玉溪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科试题 人教课..
山东省沂南一中09-10学年高二12月份质量检测数学理科试题 人教课..
山东省沂南一中09-10学年高二12月份质量检测数学文科试题 人教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