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6070字。
  长郡中学2009年下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出题:江猛   审题:李晓平 单丹
  (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
  一、语言﹙10分,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蓊蓊wěng     枕藉jiē           修禊qì         猗郁yī
  B.愆期qiān      山川相缪liào      葳蕤ruí        三匝zā
  C.垝垣ɡuǐ       侘傺(chà)       便言 pián      子衿jīn
  D.壬戌 rèn      鸷鸟zhì           庐冢zhǒng     会稽ku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袅娜     镶边       言笑晏晏     宿兴夜寐 
  B.斑驳    婆娑      芳泽杂揉     屈心抑志 
  C.磐石    明月珰    踯躅不前     窈窕无双
  D.训鸽    淅沥      义愤填膺     越陌度阡 
  3、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   品尝   柔软                B.幽僻   品尝   柔弱
  C.幽僻   赏玩   柔弱                D.幽静   赏玩   柔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做。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B.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嫩黄,变成柔绿,枝条变成娇弱,变成细瘦,好像病了的孩子。
  C.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
  D.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①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②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③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④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A.② ④  ①  ③      B.① ④ ②  ③   
  C.① ②  ④  ③      D.④ ② ①  ③
  二、阅读(论述文)(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6.“《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誉。
  D.《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
  7.下列表述不属于“经”的特点的一项是(    )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