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⒈意义相近:《墨子 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⒉意义相对:
①《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句中的“姥”“兄”表示意义。
②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离去。
⒊意义相反: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只有“亡”意义  《出师表》
②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只有“远”意义  《桃花源记》
③而某不量敌从寡   只有“众”意义 《答司马谏议书》
只得注意的是,在辨别偏义复词是一定要把两个语素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区别开来。如: 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从许”, 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 ——“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意义。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
文言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的演变
一、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两种情况:
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例如,
率-率领,议-议论,亡-逃亡,恭-恭敬,予-给予,奇-奇怪,寒-寒冷,饥-饥恶,旗-旗帜,巩-巩固。
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例如:
岐-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
不要把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如,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方"是两个词,地-土地,方-方圆,周围。
二、文言中的双音词
1、单纯的双音词。这类词包括:
联绵词:双声的,如:踌躇、萧瑟、陆离、玲珑,辗转等;
叠韵的,如,彷徨、逡巡、须臾、窈窕、仓皇、披靡等。
译音词:如,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
叠音词: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
2、合成的双音词。从构词方式上看,包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