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高三语文综合试题(一)
第一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肄业 酒肆 两讫 巍然屹立 B.证券 倦怠 箴言 缄默不言
C.炽热 旗帜 嗔怪 瞋目而视 D.竭诚 碑碣 慑服 蹑手蹑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鞭苔 虎视耽耽 媲美 推本朔源 B.霰雪 削足适履 罪愆 持才傲物
C.弹劾 插科打浑 斫伤 街头巷隅 D.拖沓 歃血为盟 诤友 觥筹交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1876年,英商在上海铺了十几公里长的轻便铁路。这没有马的车惊动了腐朽的清政府, 的官僚认为它破坏了风水,竟花285000两白银,高价买下了铁路,然后把它拆掉了。
② 在中国统一大势不断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中,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 起到了团结各族、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 为合理 统一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
③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他救死扶伤的 品性,也体现在追求科学真理的执拗不屈上。
A. 愚昧 不但 而且 化解 仁厚 B. 愚笨 如果 就 解决 仁厚
C. 愚昧 不但 而且 解决 仁德 C. 愚笨 如果 就 化解 仁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假设我们要拿着“一个主义”的尺度来衡量人才,那我就敬谢不敏,实在连一打也找不到。
B.李白与杜甫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真有天壤之别。
C.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破坏党纪国法的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嗤之以鼻。
D.战地记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使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对伊拉克人民遭受的苦难寄予深深的同情。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出版社在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别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拿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水平。
B.我国税务机关正在加紧完善涉外税收征管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新变化。
C.19日1时30分起观测到迸发猛烈的狮子座流星暴,目测最大强度估计超过每小时1万颗以上。
D.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