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9700字。
2005届汉中市省级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城固一中 刘益民
本试题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拂(fó)晓  形骸(hái)   百舸(gě)争流  殚(dān)精竭虑
  B. 精悍(hàn)   脸颊(xiá )   惊魂甫(fú)定   肺腑(fǔ)之言
  C. 酌量(liáng)   翘(qiáo)首  怏怏(yàng)不乐  呼天抢(qiāng)地
D. 折(shé)耗  甲壳(qiào )   归心似(sì)箭   处(chù )心积虑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评弹曲目缺乏时代气息,阻碍了评弹和当代观众的勾通。
  B.张学良将军的坟墓在这里是惟一的中西结合的建筑,依照将军生前的信仰,坟墓的后面还树着一个黑色的十字架。
  C.一项专为退休人员设计的住院互助医疗保障计划在上海起动。
D.写申请报告,内容应扼要,文字要简炼,切不可夸张渲染,尤要避免溢美不实之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能力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而具备一定的能力又能够------ 知识。
②. 美国态度比较强硬地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售令,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大陆与台湾统一。
③.------ 有什么困难,大家都可以帮助你解决,你------什么顾虑呢?
A. 增殖   阻止  倘若 / 尚存  B.增殖   阻挠  如果 / 还有
C. 增值   阻挠  倘若 / 尚存  D.增值   阻止  如果 / 还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规律性的知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传授给学生。
B.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C.这个饭店的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用餐。
D.您对学生关怀备至,使他们能健康成长,我真是感同身受啊!
5.下列各句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极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现在却看不到这画廊了。
C.《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找到《史记》?学校图书馆的书太少。
D.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赵明下班从公司回到家里,看见哥哥赵清正和他的女朋友在客厅里聊天。
  B.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C.国务院决定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其更趋完善。
  D.选择最恰当、最可靠的材料,对文章的成败,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东突”——历史与现实
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也称“东土耳其斯坦”),我们称之为“东突”恐怖分子。
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8世纪中叶,东、西两个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列入到了其他民族之中。西突厥的两个部落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特曼伊斯兰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其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11世纪以后,有的史籍上提到的“突厥”已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在锡尔河边,原本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19世纪末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