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一.设计意图
这篇作文安排在学生刚学过寓言《黔之驴》、《杞人忧天》和《杨布打狗》之后。看似简单,但大多数学生拿到以后无从下手。所以,设计这堂作文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来学会从多个角度解读一篇寓言,学会创新理解一篇寓言,让学生敢说,会写,能写好。
二.课前准备
投影仪、《伊索寓言》等
三.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2课时,包括写作1课时)
(一) 趣味猜词
1. 羊来到草地上(打一水果——草莓)
2. 狼群来到羊群里(打一水果——杨梅)
3. 用手指使劲戳墙(打一个字——痛)
(学生在猜完前两个后,往往受此猜法影响而难以猜出第三个,师由此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是唯一的,对待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师板书:多角度
(二) 创新理解《黔之驴》
1. 谈谈寓言。寓,寄托也。寓言即在文字中寄托了某种道理。即每篇寓言都有寓意。
2. (放投影:《黔之驴》最后一段)生读后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寓意。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3.这段话是针对文章中“驴”这个形象来说的,师由此启发学生,文章除了驴以外,还有虎、好事者这些形象,让学生根据不同形象得出不同启示。
(师板书:不同形象)
(1) 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