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於室】 《诗·邶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 不能安其室。”郑玄笺:“不安其室,欲去嫁也。”后因以“不安於室”为已婚妇女思涉外遇或寡妇意欲再嫁的婉辞。
【不拔一毛】 同“一毛不拔”。比喻非常吝啬。
【不白之冤】 得不到辩白、昭雪的冤屈。
【不步人脚】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喻不因循守旧。
【不成体统】 形容办事没有一定的体制、规矩,不成样子。
【不存不济】 支持不住,受不住。
【不打自招】 ①不用拷问,自己就招认了罪行。②比喻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 意图。
【不二法门】 佛家语。谓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 “如我意者,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南朝梁沈约《佛记序》:“廓不二之法门,广一乘之长陌。”唐裴漼《少林寺碑》:“空心、元粹、惠性、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宋沈作喆《寓简》卷七:“三十一菩萨各说不二法门,至文殊独曰:‘无言说’。”后用以指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不分青白】 见“不分皁白”。
【不分轩轾】 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谓不分高低上下。
【不分玉石】 谓无有区别,同归于尽。
【不分皁白】 《诗·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郑玄笺:“胡 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皁白言之於王也。”后以“不分皁白”谓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不伏烧埋】 ①不服罪;不认错。②不听劝解。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就自行溃败。多指情节或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
【不共戴天】 谓不共存于人世间。喻仇恨极深。语出《礼记·曲礼上》:“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
【不好意思】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不合时宜】 不符合时势和趋尚。
【不即不离】 ①佛教语。谓诸法相状虽异而性体则一。②形容既不亲近,也 不疏远。
【不见经传】 ①经传上没有记载。②比喻没有来历或没有名气。
【不见天日】 ①看不到天空和太阳。②常用以比喻政治黑暗,看不到光明。
【不近道理】 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之常情。
【不拘一格】 不局限于一个规格、标准。
【不刊之论】 亦作“不刊之说”。不可改易之论,确论。
【不刊之说】 见“不刊之论”。
【不亢不卑】 亦作“不抗不卑”。不高傲,也不自卑。形容对人的态度或言 语得体。
【不抗不卑】 见“不亢不卑”。
【不可多得】 稀少,难得。
【不可告人】 无法或不能告诉别人。多指难言之隐。有时含贬义。
【不可救疗】 见“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 病重到没有药可以医治,比喻事态已严重到无法挽救。
【不可开交】 形容无法解脱。
【不可理喻】 无法跟他讲道理。形容态度蛮横。
【不可枚举】 无法一个个列举。形容数量之多。
【不可名状】 无法用言辞形容。
【不可摸捉】 见“不可捉摸”。
【不可磨灭】 无法使之消失。
【不可奈何】 犹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
【不可胜道】 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不可胜计】 见“不可胜数”。
【不可胜记】 见“不可胜纪”。
【不可胜纪】 亦作“不可胜记”。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不可胜举】 无法一一枚举,极言其多。
【不可胜数】 不计其数。极言其多。
【不可胜算】 见“不可胜数”。
【不可胜言】 犹不可胜道。形容数量多。
【不可收拾】 ①谓无法整顿。②形容事情坏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不可思议】 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 此语。②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