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命题走向与对策
在这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世纪之初,探究新世纪全国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和对策,不仅对学生考好中考语文有着直接的作用,而且对改进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有着重要意义。近来,笔者认真学习、研究了90年代以来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中考阅读试题,拟就以下两方面谈点愚见。
一、全国中考阅读命题走向
(一)权重――加大阅读比重。
80年代语文界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采取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措施,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也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而阅读的分值比例往往只占全卷的1/4~1/3之间,阅读试题的材料也基本限于课文。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化,语文界普遍认识到: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对于积累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训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全国各地中考也开始加大了对阅读能力考查的力度,阅读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呈上升态势。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岁末起,全国开展了语文教学大讨论。1998年4月,针对语文教育中矛盾较为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考试内容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教育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荆门市、福建省南田市、山东省烟台市、上海市闵行区、吉林省辽源市、北京市顺义县等七市(县、区)为全国中考语文改革试点单位,进行改革。这七个市(县、区)在1998年中考语文命题中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其中一项是普遍减少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加强了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阅读试题分值的权重明显上升。例如江苏省苏州市1997年现代文阅读分值是30分,文言文阅读为14分,合计44分,占全卷120分的37%;1998年现代文阅读46分(比1997年增加16分),文言文阅读8分,合计54分,占全卷120分的45%,上升了8个百分点,已接近全卷,总分的1/20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改革的力度更大,只考了阅读和写作,全卷150分,其中书写4分、阅读86分、写作60分,阅读试题的权重占全卷分值的57%,已超过“半壁江山”。2000年教育部在认真总结七城市中考语文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遵照这一指示精神,200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都加大了阅读能力考查的权重。
2000年与1991年相比,阅读分值的比例,山东省增加了12个百分点,山西省增加了13个百分点。
展望新世纪,全国中考语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二)体裁――兼顾各类文体。
为了全面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近年来全国中考阅读试题已注意到兼顾各类文体。据统计,2000年全国30个地区(除台湾省外),就现代文阅读而言,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