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30字。
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质量测评
七年级语文试卷
A卷总分 B卷总分 全卷总分 总分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A、B两卷。A卷100分,B卷50分,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若使用机读卡,在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
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在答A卷Ⅰ时,
当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机读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余试题用钢笔或圆
珠笔直接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3.若不使用机读卡,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
清楚;答题时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将答案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A卷(共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总分人
得 分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根据语境,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léi léi)的柚子树。一颗颗
硕大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B.老老少少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dǒu sǒu)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
份儿事去。
C.我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
(shén)物堆中发见了他。
D.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
(chèn)职。”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白兔夜晚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嘻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B.历代文人笔下极少写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
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天上的云,有的像峰峦,像河流,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荫森。
D.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B.夏正当春风化雨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C.我们能不能一丝不苟地用我们的能力把所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呢?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塞翁失马》,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和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善:精通
B.马无故亡而人胡。 亡:丢失
C.人皆吊之。 吊:怜悯
D.父子相保 保:保全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使之冲烟而飞鸣
B.堕而折其髀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子好骑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D.此独以跛之故 徐喷以烟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写人们两次“吊之”一次“贺之”的场面,这从侧面有力地衬托出塞翁
“独醒”的智者风貌。
B.这篇寓言故事用一连串的事实,形象地说明了“祸”与“福”之间没有什么差
别,可以相互转化。
C.文章文字不多,但故事首尾完整,情节也跌宕有致,一波三折,在回环往复的
叙说中,突出了塞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