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90字。
  《故乡》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把握课文内容,在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变化。
  2.解决疑难语句的理解问题,进一步把握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教学时间:2课时
  资料链接
  时代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这篇小说是鲁迅在1919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自主学习:
  (一)预习课文后,自己查词典解决生字,并进行识记。
  (二)、预习效果反馈
  1.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吗?
  2.“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中的“新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3.是什么原因苦得闰土像个土偶人了?  
  4.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课堂研讨:  
  1.全文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内容分析(第一部分) 
  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一句话。请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②第二自然段一共两句话,是一个完整的语段。请用几个短语概括出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的作用。 
  ③第三自然段只有一个句子。这个句子的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理解它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
  3.分析第二部分。 
  ①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描写闰土的段落,编写人物的形象对照表。 
  ②对杨二嫂这个人物,你有怎样的认识?在文中杨二嫂起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我"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