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50字。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四机中学  魏志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