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70个字。
《一片槐树叶》课堂实录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康剑嵘
师:请大家看屏幕。一片枯黄的树叶,一朵含苞的小花、一棵稚嫩的小草、一幅旧画、一首老歌,这些事物司空见惯,很平常很不起眼,但它们有时却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现代诗《一片槐树叶》。看看诗人纪弦是怎样通过一片槐树叶,寄托了他深厚的情感的。
师:大家刚刚拿到材料,一定很新鲜,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初步感觉。
生:自由朗读课文。(有的很投入大声朗读,有的默读)
师:你能告诉大家读完这首诗后你的第一感觉吗?
生1:我感觉这是一首怀念家乡的诗。
师:你的依据是……
生1:文中有一句“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生2:我觉得这首诗挺伤感的。
师:你的依据呢?
生2:诗中有“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这样的话,还有“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所以我觉得诗人的感情很深沉,有点伤心。
师:看来我们同学的感觉都挺敏锐的的。知道纪弦何许人吗?(PPT出示作者简介)谁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作者简介?
生3:读。(纪弦,1913年出生,祖籍陕西,1928年开始发表诗作,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46年去台湾。曾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其诗风明快,极具韵味,注重创新,后学者竞相仿效,是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这首诗写于1954年。)
师:这段文字有三点要注意:陕西,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学过美术,他的诗歌营造的画面一定很美;戴望舒的《雨巷》老师给你们做过介绍,最重要的他是在台湾写作这首诗的,这些都要联系起来理解。哪位同学来读写作背景?
生4:读。(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一次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的一根弦。于是诗人感情颤栗了,写下了这首《一片槐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