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80字。
  《论语》八则教案
  苏州立达学校语文组  田明亮(215007)
  课程认识:
  本课被安排在教材的“诵读欣赏”部分。这类内容的教学理应区别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在阅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亲近感,一种氛围的熏陶。重在欣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美、语言美的领悟。
  学生分析:
  学生对古文的学习一般重在字词的理解,容易形成一种比较呆板的阅读形式,这种形式影响了对古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美,以及古文字的凝练美的感悟。为了能够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必须对文字意思的准确性,进行必要的“模糊处理”,即不必拘泥学生是否对语言的意思有准确的翻译,而是知道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阅读。并且,改变古文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教学目标:
  1、品读《〈论语〉八则》,熟读成诵。2、以文观人,走近孔子
  课时安排:
  1.课时:1节课(45分钟)
  2.课型:诵读欣赏课
  3.教学手段:点拨、讨论、想象、PPT课件辅助
  教学过程:
  一、品读《〈论语〉八则》  30分钟
  导入:大家应该知道屏幕上的这位老先生是谁吧。
  1、说说你知道的孔子。
  2、自己大声朗读《〈论语〉八则》2遍
  (注意:声音放开、有朗读古文的感觉) 
  注解:
  孔子的图象学生比较熟悉,自然过度到课题。 
  学生的了解,主要在于孔子是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创始人等“伟人”信息。
  3、集体大声朗读《〈论语〉八则》1遍
  4、说说你对这些语录的理解。
  注解:
  通过3篇的朗读,让学生最大限度的熟悉语录,甚至打下坚实的背诵基础。
  学生可能借助于注释,仍旧用翻译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
  5、(有时候,我们对古人的文字的理解常常会产生一种“隔”,实际上我们只是理解的字面,似乎还没有走入说话者的内心。)其实《论语》是两千五百年以前,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就成了《论语》。现在,我们读着这些课堂笔记,发挥我们的想象,还原出当时课堂的情景,生活的情景,人物的内心。请你想象一下,这些话,孔子是在怎样的情形下,用怎样的方式说出来的?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内心也许在想着什么?(小组4人相互探讨一下,可以重点选其中的一则)(品读)
  想象的依据是文本。从文本入手,解读人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