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70个字。
《关雎》的课堂实录
时间:2008年12月17日上午第二节
地点:铁山港区营盘镇初级中学
班级:初三(1)班
班级人数:57人
(说明:这是教育局组织的十佳教师送课下乡的活动)
一、音乐导入
师:同学们,第一次跟你们上课,紧张吗?还记得昨天咱们见面时教给你们的秘密武器吗?(生:捂着嘴笑)今天再教给你们一招——听音乐。音乐最能让人放松心情,下面播放首歌曲给你们听,好吗?
生:好啊!
(播放回族姑娘哈辉的歌曲《关雎》)
师:能说说你们听后的感受吗?
生:老师,太美了。
师:哦?什么美?
生:人美
师生:都笑了
生:景美
生:歌声美
生:歌词美
师: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梦的意境里。你们知道歌曲里的词是出自哪首诗的吗?
生:《关雎》
二、简介《诗经》
(出示课件《关雎》)
师:《关雎》节选自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诗经》
生: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分为“风”(160篇,大多为民间歌谣)、“雅”(105篇,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40篇,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生:《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生:《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
师:你知道什么是“赋”、“比”、“兴”吗?
生:“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生:“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生:“兴”借助其他事物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师: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长廊中,《诗经》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的鼻祖,是现实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一起品味《诗经》的首篇---《关雎》给我们讲述的一个爱情故事。
三、赏析诗歌
师: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会读的字词并提出来一起解决。
生:自由大声朗读诗歌。
师:诗歌的朗读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读准音。
生:要有停顿,读出节奏。
师:这首四言诗,一般读成“二二”停顿。谁读一下第一节?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很好。读诗歌还有什么要求吗?
生:要有重音。
师:哦?那你举个例子试着读一下,好吗?
生: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你为什么要重读“淑女”的“淑”字和“好逑”的“好”字?
生:(挠挠头,思索了会才说)呵呵,“淑”字写出了姑娘的美丽善良,就因为她的善良美丽,男子才会一见钟情啦。“好”字表达了男子对美丽姑娘的爱慕之情。
师生:笑,鼓掌。
师:诗歌的朗读,不仅要吐字清晰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轻重,读出韵味。老师配着音乐朗读给你们听。
师:配乐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