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20个字。
《心声》练习题
课文研讨
(1)体裁与内容:这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李京京执意要在公开课上读课文以表达自己渴望亲情的心愿的故事。
(2)线索与情节结构:
全文以李京京朗读课文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安排。
(3)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开端(1—17),公开课前,京京渴望读课文。
第二部分:发展(18—27),回家路上,京京偷练读课文。
第三部分:发展(28—44),次日放学后,京京听别人读课文。
第四部分:高潮、结局(45--59),公开课上,京京深情读课文。
(4)塑造人物的方法:
对主人公李京京的塑造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的方法。
(5)艺术特色:
第一:情节清楚,线索分明,悬念迭起,环环相扣。
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想读课文?
到底读没读能不能读好?
第二: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在李京京的心理活动表现最突出。如课前想读课文的心理活动,在树林对爷爷,妮儿的思念,课上想读又不敢举手的矛盾。真情投入又读过头的懊悔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心理活动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易把握。间接心理描写不易理解。它不通过写人物心理怎样,不直接写想的内容。而是通过别的描写来暗示心理的变化。如李京京眼巴望着老师的神态,结结巴巴的语言“哆嗦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的动作等的描写,把他渴望、矛盾、勇敢的心理细腻真切地写出来了,突出主题。
课文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棱角分明()斩钉截铁()契诃夫()发颤()
精神恍惚()窸窸窣窣()纸捻子()
嘟嘟囔囔()沙哑()发窘()妒忌()
2、依照注音写汉字
精神huǎng hū( ) 斩钉jié铁( ) 抽yē( )
léng角分明()嘟嘟nāng nāngt( )
ké sòu( ) xī xī sū sū()
3、解释词语
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完课文你觉得文章的标题“心声”有哪几从含义?
2.文中的李京京和程老师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
3、你怎么看待文中程老师为上公开课所提前做的准备?
4.文中为什么插叙京京为爷爷点烟、爷爷给京京讲故事的情节?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⑴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教室里前前后后都摆满了椅子,足足有二三十个教师和同学们挤在一间教室里。很多同学心里慌得不行,眼睛也不敢朝黑板看。程老师倒是不怕,打开课本就开始讲课。先讲契诃夫的生平、成就,再挑出几个生字生词教了几遍。接着她说:“下面请同学们表情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