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字现象。2002年《第一批异形字整理表开始试行》,该表中破折号前的是推荐词形,也就是规范写法,破折号之后是非推荐写法,建议教学中提醒学生不宜再用。如果是没有进入该表规范范围的异形词,应该可以通用,都不算错。
附:
语 言 文 字 规 范
GF 1001 — 2001
第 一 批 异 形 词 整 理 表
The First Series of Standardized Forms of Words with
Non-standardized Variant Forms
2001 – 12 – 19 发布 2002 – 03 –31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发 布
目 录
前 言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 ………………………………………………………………… 2
4 整理异形词的主要原则 …………………………………………… 2
5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说明 …………………………………… 3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 4
附 录:含有非规范字的异形词 ……………………………………11
前 言
本规范规定了普通话书面语中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
本规范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提出立项。
本规范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
本规范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试行。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本规范起草人:李行健、应雨田、谢质彬、孙光贵、邹玉华、张育泉、郗凤岐等。曹先擢、傅永和、高更生、苏培成、季恒铨任顾问。湖南常德师范学院、山东潍坊学院和湖南长沙师范学校有关人员参加了研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语言文字规范
GF 1001-2001
第 一 批 异 形 词 整 理 表
The First Series of Standardized Forms of Words with
Non-standardized Variant Forms
1 范围
本规范是推荐性试行规范。根据“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分批整理”的工作方针,选取了普通话书面语中经常使用、公众的取舍倾向比较明显的338组(不含附录中的44组)异形词(包括词和固定短语),作为第一批进行整理,给出了每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
本规范适用于普通话书面语,包括语文教学、新闻出版、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