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00字。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其一)教学设计案例
  宣城中学吴敏敏
  一、 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诗歌,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以读促学,是我设计的教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情感的朗读,需要对本诗的理解。如何理解本诗,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结合题目所提出的问题来贯穿诗歌。原本预设围绕“归”提出的四个问题,从何归?归何处?为何归?归后如何?
  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即是为何要归向园田,而不是别处?所以最后决定以这两个问题来贯穿本诗歌:为何归?为何归园田?
  二、教案
  授课人 吴敏敏 学科  语文 学校 宣城中学
  课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与背诵,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2. 体会陶渊明诗歌中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诗歌,并能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体会陶诗中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实验情况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领略到了陶渊明归隐后生活情趣。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组诗中的另一首,其一,来继续体会陶渊明归隐的情怀。
  二、 解题
  从题目入手,由学生思考,看到题目后心中的疑问。
  总结:主要归结为两点疑惑。
  1、 为何而归?
  2、 为何归园田,而不是别处?
  三、 朗读感知
  下面的时间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并围绕这两个问题来思考。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诵读后,请同学起来朗读,并正音正字。
  羁(jī)荫(yìn)
  请学生齐读
  四、 分析思考
  1、 为何而归?
  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想象,若自己在外求学,何种情况会特别想回家?
  同学讨论:①家中的温馨让自己怀念②在外受了委屈
  那么陶渊明到底是为何而归,同学们结合诗歌,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A、 品味这一“误”字
  “误”强调的是在尘世做官非自己的本性使然,符合前文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一不小心,涉入官场,可是发现并不是自己所想追求的生活。
  朗读指导:在诵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来读?学生回答:无限悔恨
  学生实践,诵读前四句。
  B、 品味“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这是用比喻来强调对园田生活的渴望,自己此时就像是“羁鸟”“池鱼”一般的寂寞与孤独。
  朗读指导:眷念,渴望(学生自己品味)
  C、 背景知识的引入(幻灯片展示)
  诗人的回归,本性使然,那么是什么样的现实生活让他急于想逃脱呢?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2、 为何要归向园田?
  A、学生回答:田园生活美好、自由。有诗为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同学们回答的很出色,顺势引导,让学生品味田园生活的美丽。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两句来分析。
  教师适时点拨:①“拙”字的深层含义
  “拙”乃笨拙,愚笨之意,诗人的选择在当时的人看来可能是一种愚笨的行为,但是诗人却执着的选择了“拙”,因为这是心灵的选择。
  ②“荫”“罗”二字的品读
  B、教师补充:古代,由于交通、信息不发达等原因,农民生活比较封闭,相对与官场来说就是另一番天地,若官场是“朝”,那么园田则是“野”,逃脱官场的种种束缚,很多文人自然选择隐于野——园田。
  小结:恬然、自由、宁静的生活,是正是作者的追求,在园田之中,作者找到了,纵使现实生活中的园田生活并不及诗歌中如此有诗意,纵使也要考虑糊口,纵使也有辛苦的劳作,但这之于心灵的束缚,天性的压抑来说,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朴素的园田生活在陶渊明的笔下成了人间天堂。景因情而更美。
  朗读指导:此部分应是愉悦、向往的情感。
  着重品味回归后的心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复”二字朗读时要重读,有一种解脱后的轻松感。
  五、 熟读成诵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拓展延伸
  幻灯片展示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七、 作业
  背诵此诗。
  回忆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三)
  学生思考,并提出疑问
  自由、大声地朗读此诗,查工具书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结合诗文来回答
  学生朗读并品味
  朗读并体会情感
  朗读、思考、讨论、回答
  结合课文及诗人生平分析
  品味重要的词汇
  对情感进行品味
  深情朗读并成诵 集中注意力,回忆相关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问题来带动学习
  整体感知文章,读通本诗
  有自己入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通过一“误”字来带动诗人的情感,牵一字而动全诗。
  朗读对于诗来说很重要,反复诵读,有助于理解。
  体会园田生活,将诗人在官场中的生活(虽然未直接写,但也很明显的暗示)与园田生活进行一个对比,让学生自己品读出不同。
  此处补充增加学生对归隐的了解
  园田生活在陶渊明的笔下如此诗意,是因为景因情而更美。
  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诵读。
  更深入的去了解陶渊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