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260字。
  《最后一课》备课参考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小说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小说先写小弗郎士上学晚了,加之没有复习好功课,害怕挨老师的“训斥”,因而闪过想逃学的念头。这一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弗郎士的稚气、贪玩,是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而后写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景物的感受。他感到天晴日暖,听到林边鸟语,看到普鲁士军队在操练,而他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然而他没有为之所动,而是“急忙向学校跑去”。这里一方面突出了小弗郎士天真好玩的性格,而另一方面,也正是作者要强调的一面,就是突出了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
  接着作者描写了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展示了他的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当小弗郎士看到不少人在布告牌前时,就立即想到:“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来的”;同时,想到“又出了什么事啦”,说明这个看来稚气的孩子的内心是爱憎分明的,统治者的罪恶行径他是牢记在心的。铁匠的话,他以为是和他开玩笑,讽刺他,所以他气急败坏地跑进了韩麦尔的院子。这说明他是有很强的自尊心的。铁匠的话也给读者造成悬念,为什么说:“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反正你到学校总是挺早的!”吸引读者追读下文。
  这部分,在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韩麦尔老师的严厉,这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的作用。此外,作者独运匠心,安排了人们看布告牌的细节,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而且对刻画性格、情节发展,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