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50个字。
2009-2010学年山东省平东开发区实验中学上学期初三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附加题10分)
友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本试题设有答题纸,请你务必填写好答题纸密封线以内的项目,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在别处不得分。本试题采用等级制(A.B.C.D)评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
1、书写题(3分,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依据拼音将下列两个词语的汉字写在田字格中
(1)duàn bì cán yuán (2)gé wù zhì zhī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1)慰藉 (2)恣睢 (3)干瘪 (4)亵渎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
(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4、下列句中有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1)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连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2)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诺诺连声。
(3)但是好高鹜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
(4)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5、请按课文内容填空(2分)
(1)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国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3)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在那上面……
(4)而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6、语言运用(4分)
下面是一段简短的议论性文字。请你参考提示,为语段的前两个空白处各补写一个句子,并在第三个空白处用一句概括性的话为这段文字作总结。要求补写的三个句子合乎文意,与整段文字衔接顺畅。
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假如(1)?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如果(2)?综上所论,不难看出(3)。
提示:吴王夫差——伍子胥蔡桓公——扁鹊楚怀王——屈原鲁庄公——曹刿
齐威王——邹忌唐太宗——魏征
二、古诗文背诵与理解(本题满分15分)
7、默写(4分)
(1)请将唐代诗人杜甫的《登楼》一诗补充完整。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_______________,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5)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遂用猖獗。
(3)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6)置人所罾鱼腹中。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