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70字。
  古诗文鉴赏策略
  (225777)江苏省兴化市沙沟初级中学 王进喜
  诗词鉴赏既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也是近几年的中考热点。因为这种题型既能考查考生的知识水平,也能检测考生的分析、综合、辨析以及概括整理的能力。那么在考试时如何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大背诵积累。只有背诵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方能熟能生巧。记诵多了,才能对诗文的题材、体裁、意象组合规律、意境表达特点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情况有所了解,也才能谈得上鉴赏。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抓住 “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意境,就可悟出全诗的主旨是揭示游子寂寞而凄苦的思乡之情。又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的“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既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读懂字词意思。因为古诗文表达凝练的特点,其中字词往往有丰富深刻的意义,在组合连缀上也各具特点,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字词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中“潜”字历来为人称道,它写出雨犹如精灵一般不知不觉洒落下来,细小、轻柔。又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一个“绿”字写活了春色,一个“敲”字道出了夜阑人静。
  3、注意修辞手法。作者往往借助比喻、想象、拟人、互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命题人常以这一角度设题,要求辨析和理解表达。因此,考生要能够准确辨析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树”比喻白雪,写出了雪景之美。再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就是用夸张的手法,不仅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也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4、关注名言名句。对于千古流传的佳句,考生要认真斟酌,仔细推敲,含英咀华,其中自会有一番独特的滋味。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天下有情人的殷切祝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却把离别之情写得是那样豁达昂扬。
  5、明确诗歌的实笔和虚笔。由于诗歌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其魅力往往表现在虚实之间,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让人为之叹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