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届高三复习第一阶段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请将第一、二、三部分的选择题答案填到第Ⅰ卷后面的答题卡中。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估计 训诂 沽名钓誉 怙恶不悛
B.灌溉 马厩 概莫能外 慷慨激昂
C.侍奉 持重 有恃无恐 两峰相峙
D.湍急 踹开 惴惴不安 不揣冒昧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端睨 陨身不恤 再接再厉 狡兔死,走狗烹
B.绵亘 冠冕堂皇 拖沓累赘 吃一堑,长一智
C.藏蛰 销声匿迹 礼上往来 有志者,事竞成
D.禁固 青红皂白 责无旁代 钉是钉,铆是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书中阐述先锋派文艺观念的文字,条理 ,反映了作者浮躁的心态。
② 父亲对我说:“这次去面试你可要事先准备好,不要到时候在考官面前 。”
③ 近年来,瞒报、虚报煤矿事故伤亡情况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 的人们强烈要求有关部门严惩有关人员,并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④ 21世纪要求人人都要有比较强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 如此,所以要使人们学会生存。
A.凌乱 献丑 激奋 惟其 B.凌乱 出丑 激愤 只有
C.紊乱 出丑 激愤 惟其 D.紊乱 献丑 激奋 只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在工作中,他可谓“劣迹斑斑”,迟到、早退、打架、不一而足;现在,他已是单位的“先进职工”了。这不正印证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吗?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女娲伏羲是这样,《山海经》和其他典籍中的好些神人(如“共工”、“共工之臣”等等)也这样。
B.罗杰斯认为: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某种设备环境里所经历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什么?怎么学习?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学习?教师怎样组织教学?以及如何评量等。
C.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一条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将这一条改作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查范围更广、难度更大。
D.据悉,湖北省今年监考,巡视,主考,副主考……等考试工作人员证件,将首次加上本人照片和钢印,并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制作发放;其他任何人员均不得进入考场。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针对当前假货、伪劣商品和封建迷信用品充斥市场,人们呼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尽快加大打击力度,集中整顿市场秩序。
B.上海即将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希望能遏止目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育分轻育人”现象。
C.自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极大地震慑了闯红灯、酒后驾车以及肇事逃逸的人,它也成为人们最不愿意触犯的法律。
D.日前,余光中、莫言等著名作家在“文学与人文关怀”高校论坛上一致高呼拯救中文。看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的华语世界,不是到了濒临失落与拯救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