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谈》教案
教学目标:
一:从《风景谈》入手,让学生了解茅盾的散文风格并初步学会写作散文的基本方法。
二:了解关键语句再行文结构,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一: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作者赋予段落乃至全篇的感情。
二:通过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来更好地理解文章,学会运用比较、修辞等方法来品味句子。
三:总结茅盾散文特点,尝试学习写作散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以《白杨礼赞》引入课文。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茅盾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而它有一篇姐妹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风景谈》。
二、关于作者。
请同学讲述茅盾的简要生平,代表作等。结合注释一来谈本文写作背景。
三、 进入课文
1、 解决预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字词上的疑难。
颀长:
掮着:
黑魆魆:形容黑暗。魆:暗。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2、 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写了哪些风景?可以风味几个画面?用最简洁的话语概括。
一:沙漠驼铃。 二:高原归耕。 三:延河夕照。
四:石洞雨景。 五:桃林小憩。 六:北国晨号。
具体分析这六幅画面。
一:沙漠驼铃。全班同学朗读第一段。
提问:作者说“看了《塞上风云》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的沙漠来了”。《塞上风云》预告片怎么会令作者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呢?
两者有相关点。作者对延安之行极其难忘,一见到“塞上”这两个字便又想到猩猩峡外的沙漠。
请同学找出具体描写沙漠的语句。同时找出具体描写驼队的语句。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沙漠特点的两个词语,(最单调、最平板)。请同学在文中找出写驼队出现后人们的感觉的词语(多么庄严、多么妩媚)。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沙漠风光,描写驼队行进?
就是为了表达“人类更伟大”这一观点。沙漠这个大自然是最单调最平板的,加上了人类驼队的活动,就变成了庄严妩媚的风景。用一个反问句强调改观后的沙漠就是“风景”。
这一段赞美了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