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8860字。
山西省阳泉市、大同市、晋中市2010届高三三校联考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第Ⅰ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试卷对应位置上。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强劲(jìng) 泊(bó) 位 呱(guā)呱而泣 恬(tián)不知耻
B.逮(dài)捕 中(zhòng)意 嬉(xī)笑怒骂 书声琅(láng)琅
C.违(wéi)章 狡黠(xiá) 矫(jiǎo)揉造作 追本溯(shuò)源
D.下载(zài) 愤懑(mèn) 潜(qiǎn)移默化 瑕不掩瑜(y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会上,铿锵的鼓点扣人心弦,优美的唱腔感人肺腑,精彩的表演令人陶醉,全
场观众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B.日前,胡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并同网民们在线交流,在广大网友中引起了热烈反
响,四面八方的跟帖纷至沓来……
C.为了确保煤的供应,让全国人民过个祥和的节日,春节期间,山西省各大煤矿职
工宵衣旰食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D.“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正祥守卫母亲湖的事迹,以及他振聋发聩的呼吁,
深深地震撼着每个国人的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
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B.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十八日举行,温家宝参加与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
中,他全面阐述了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
C.沈浩同志为我们党员干部立了一面镜子,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和他对照,都要
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
D.新中国成立60周年,祖国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
感,极大地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其理解追求的精神层面。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科学、健康的信仰,也难以产生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认同感,进而丧失前进的动力。
①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的价值归宿
②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③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价值追求的动力和目标
④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⑤信仰表现为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
A.①③④⑤② B.⑤③①④② C.⑤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低碳生活” 创新生活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