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方 位 与 尊 卑
湖南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 边少初
方位词,本来只是用来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如“东、南、西、北、左、右”等,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这些词不仅可以用来表方向或位置,而且还赋予了一种特殊含义,即表示尊卑次序。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北上南下
我国古代帝王和臣子在殿堂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帝王坐北朝南,座位在北方,而臣子则面北参拜,位置是丝毫不能变更。这就是常说的“君臣位,南北面”。所以“面南称王”,“面北称臣”。北尊南卑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六十五卷<汉书>五十七》中有明确的记载:“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诸葛亮为了联合孙权抗曹,故意采用“激将法”劝说孙权,“假如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向北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在这里,“北面”意指“面北称臣”,即投降曹操。正因为君王为尊为上,坐在北面,所以以“北”为上;大臣为卑为下,站在南面,所以以“南”为下。“北”和“南”这一对表方位的词就与“上、下、尊、卑”,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在实际生活中,北为上,南为下的例子也很多。如看地图时就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上北下南。红军长征去北方抗日,从地图上看是从下到上,所以叫“北上抗日”;每到春节过后,民工大潮涌入广州、深圳等,我们习惯称之为“南下打工”。只不过此时的“北、南”已与尊卑没有关系了,仅仅只是沿用了古代的说法而已。
二、西尊东卑
如果说北尊南卑,是在殿堂之上的方位,是指君臣之间的尊卑的话,那么室内的方位和一般宾主之间的尊卑又如何呢?清人凌廷堪在《<礼经释例>卷一<通例上>》中指出“堂上以南向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正所谓“君臣位,南北面;宾主位,东西面”,即室内宾主坐次尊卑为西尊东卑。
西尊东卑这种室内尊卑次序在司马迁的《鸿门宴》中有明确的交代,“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是在军帐中举行的,座次尊卑等同室内。在宴会中,主人是项羽,客人是刘邦,按通常礼节,刘邦应东向坐在西边,而项羽则应西向坐在东边,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但鸿门宴的座次却不依常理,是司马迁疏忽而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呢?答案是后者。司马迁之所以要特地依次一一交代东向、南向、北向、西向,正是为了体现鸿门宴的主人项羽的狂傲自大和对刘邦的不屑一顾,也正是这种狂妄的性格为他失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后来项羽之所以会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惨下场,鸿门宴中的座次已见端倪。
三、尚右虚左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方位词“东、南、西、北”可表尊卑,而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