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拓宽写作空间
平沙二中 友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学,一些写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写作一般性的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中学生,处于相同的年龄段,所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大同小异,接触的思想、作品、传媒也大致相同,这些也就构成了中学生相当趋同的思维模式。因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魏书生老师有句口头禅:"对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的方法。"要寻求这"一百种解决的方法",就要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我们一些学生,长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迷信老师,迷信书本,亦步亦趋,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提不出或不敢提与之不同的新见解、新思路。我们很有必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导他们的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鼓励他们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推陈出新,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对问题作反方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例如,阅读《南郭处士》,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通常是从批评南郭处士的角度展开定势思维,命题为"滥竽充数要不得"、"骗子终将露马脚"、"弄虚作假终害已"等。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观察分析,展开发散思维,就会极大地拓宽命题立意的范围。展开侧向思维,可以从竽士们对南郭的"冒充内行"不加揭发命题为"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当批判"。展开逆向思维,可从批判齐宣王的角度命题为"大锅饭可以休矣"、"选拔人才者戒"、"用人制度必须改革"等;也可从替南郭处士辩白的角度命题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南郭先生的羞耻之心"、"尸位素餐者不如学南郭先生"等。展开多向思维,还可以命题为"应老老实实做人"、"钻空子之流者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