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7630字。  成都七中高2010级语文二诊模拟测试题
  命题人:高2010级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张锦 伍新春  黄明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I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披露露骨  痉挛根茎  游弋摇曳多姿  圆锥椎心泣血 
  B.泥淖船棹  鸡肋勒索  哺育惊魂甫定  体恤歃血为盟
  C.桔梗诘责  栖身牺牲  皴裂逡巡不前  觊觎瑕不掩瑜
  D.折耗折扣  卡壳磁卡  着落不着痕迹  散漫披头散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装潢  莫须有  死心塌地  徇私枉法 
  B.蛰伏  原动力  严惩不待  颠扑不破
  C.协迫  股份制  老奸巨猾  推心置腹 
  D.诙谐  百叶窗  尾大不吊  繁文缛节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学校新来的英语教师上课时全部使用英语教学,一些外语尚未过关的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简直是不知所云。
  B.老赵一见人就说:“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我这个人一辈子从不食言,绝对是一言九鼎。”
  C.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登台献艺,表演了太极拳,用汉语演唱了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们的精彩表演让中巴观众记忆犹新,赞叹不已。
  D.虎虎生威的好年头,四川将谱写灾后重建的新篇章,开创四川更加美好的未来,对此,世人翘首以待。
  4.下列各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指出,中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令人堪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B.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站在全国的高度建言献策,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履职热情。
  C.通过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民意中国网、中青在线和搜狐网3318名青年网友实施的专题调查显示,58.6%的人认可目前网络在青年参政议政方面的作用。
  D.我写这本小说,并不是要讲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所以我选择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让人们认识骨子里的北京人。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
  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会问“为什么”的问题。90年前,A•WEGENER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同样的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洋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上世纪70年代,“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区,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被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日本冲绳海糟。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核心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于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