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还应培养学生对于文学、对于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然而,在应试教育的笼罩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下,语文教学仍局限于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不过多媒体使语文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代表先进教学手段的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于古老的黑板、粉笔对学生的吸引更是可想而知。PowerPoint技术也如火如荼,方兴未艾。PowerPoint能够非常容易地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幻灯片。它所制作的幻灯片,既能在计算机上连续播放,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用投影设备在大屏幕上演示,可明显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不过多媒体教学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利用。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儿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一)、烘托气氛,增加兴趣。
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负载着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责任。初、高中语文新教材古典文学份量加强,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语文教学首先是对自己汉语、文学的了解,进一步对汉语、文学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认知,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而这一点,恰恰是以往语文教学中忽视的问题,也是老师在课堂上难以传播的地方。
那么,多媒体怎样做到表现中国文化的呢?设计精美的界面,古朴典雅的音乐,往往营造出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烘托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如《兰亭集序》一文的课件中用古朴、典雅的界面,一幅幅兰亭的图片“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画面清新又富有动感,再加上配着悠扬、典雅的古筝曲的朗诵,音乐古朴典雅而又轻悦宜人,整个界面具有浓浓的中国文化韵味,能给学生以鲜明的视听感受。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无形中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增加对语文学习、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二)、 创造情境,以情感人。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易于表现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